第08版:区县动态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四良”协同助推小麦单产提升
延庆区科技赋能“菜篮子”走出“新路子”
通州区优质高效种植助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顺义区樱桃产业激活乡村振兴“致富密码”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庆区科技赋能“菜篮子”走出“新路子”

 

本报讯 李瑶 夏日,延庆的田间地头、蔬菜大棚,生菜、西蓝花、猴头菇长得生机勃勃。从规模化种植到智慧化管理,从订单农业到农旅融合,在延庆,蔬菜种植基地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场所,正在成为高效、智能的“绿色车间”。

走进永宁镇孔化营村,4500亩蔬菜基地里结球生菜、西蓝花绿油油一片。孔化营村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仅生菜种植历史就已超过15年,但早些年种植分散、技术粗放,不成规模。2021年,村集体将960亩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其余2400余亩由7家合作社规模经营,几年间,孔化营村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500亩,成为永宁镇“西菜东菇”产业发展布局中“西菜”的核心区。

强农富顺蔬菜种植合作社是发展较快的一家龙头合作社,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稳定供销关系。负责人孙人顺介绍,基地土壤条件优越,产出的生菜口感脆甜,深受市场青睐。通过露天种植,生菜实现春秋两季轮作,每季采收期达10天,并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带动家门口就业。

孔化营村生菜质量上乘的秘诀还在于培优育新。2023年5月,占地50余亩的生菜品种展示园建成,园区种植了31个新优生菜品种,努力在生菜资源保护、生菜新优品系鉴定与推广方面先行示范。

温度23摄氏度、湿度65%、光照强度6800勒克斯……在永宁镇前平坊村艺园绿泽农业园区,新建的6栋高标准日光温室内各有一块显示屏,上面实时显示棚内的各项数据,显示屏下方是绿油油的蔬菜。“了解大棚温度、湿度和光照后,我们通过物联网就能控制大棚卷膜器和水肥灌溉。”负责人褚科峰拿着手机展示说,点开这个数字化平台手机端应用,就能实时对农田和作物实施远程管控。

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耦合,各类数字化应用场景下的“新农具”不断“上新”。以孔化营村和前平坊村为试点,永宁镇探索完善物联网平台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田间地头农机穿梭、无人机飞舞,全程机械化作业已成为日常,传统农业已加快向数字农业转型。

科技不仅赋能生产,还激活了农业的多元价值。眼下,艺园绿泽农场从单一蔬菜销售转向“体验经济”,打造集采摘、研学、民宿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节假日里,游客纷至沓来,孩子们在田间学习农业知识,大人们享受采摘乐趣。“我们希望通过亲子项目,让更多人了解现代农业的智能化。”褚科峰说。

病虫害防治也有了“绿色盾牌”。在延庆区旧县镇绿富隆农业公司的农田里,昆虫雷达、高压微雾系统等设备成为“绿色卫士”。基地经理乔路介绍,黄板、生物天敌等绿色防控手段替代农药,既保障食品安全,又节省成本。高压微雾系统实现精准施药,一人可管理数十座大棚,效率提升显著。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科技正让蔬菜大棚变身智慧“绿色车间”。未来,随着更多技术落地,延庆的“菜篮子”将更丰盈,乡村振兴的画卷也将更加绚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