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食品科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研究:香菜基因组序列破译并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饮食策略能降低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研究:香菜基因组序列破译并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华北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与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解析了国际上首个香菜基因组序列,相关论文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期刊》。

香菜,学名芫荽,是园艺类作物伞形科非常重要的一员,作为一种调味用的蔬菜类作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食用。

“每个人含有的嗅觉基因不同,基因对醛类物质非常敏感,而香菜中含有大量的醛类物质,因此造成了人们对香菜的喜好程度大相径庭。”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华北理工大学教授王希胤告诉记者。

香菜还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用价值,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香菜中富含十二烯醛,该物质能与钾通道的特定部分结合并打开它们,进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揭示了民间自古以来使用香菜治疗癫痫的分子机制。此外,研究表明香菜还具有抗癌、消炎、抗真菌细菌、保护心脏以及镇痛等作用。除香菜外,伞形科还包括许多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及中药材,如胡萝卜、芹菜、茴香、孜然、柴胡、当归和明党参等。

“搭建香菜等伞形科作物多组学数据共享及分析平台,是课题组在成功破译香菜基因组后,在伞形科作物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王希胤告诉记者,该平台整合了大部分伞形科物种的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数据,提供了多个分析工具,以方便科研人员查询、比对和下载数据。平台可供研究人员免注册使用,并且会持续更新。

“该研究搭建的伞形科多组学数据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第一作者宋小明介绍,该平台不仅为伞形科作物的进化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组学数据资源,而且也为伞形科作物的分子遗传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专家表示,伞形科含有许多重要的物种,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和药用成分,该研究将极大地推进伞形科作物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程。(中国科学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