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食品科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研究:香菜基因组序列破译并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饮食策略能降低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0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饮食策略能降低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

 

本报讯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根据体内外实验揭示饮食策略能降低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

镉是环境中常见的有毒重金属,经口摄入途径是民众暴露于重金属镉的首要途径。减少饮食中镉的暴露是降低风险的有效可行策略。

研究人员建立体外胃肠道模拟消化方法分析39种膳食成分对稻米中镉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进而又建立小鼠动物模型研究了降低效果最有效的组分对稻米中镉生物可利用性的调控。结果表明,多种组分均能显著降低镉在肠道中的溶解度,降低率达10%~98%。

该研究指出,单宁酸、二氧化钛、葡萄糖酸锌、氯化钙和原花青素对降低稻米中镉的生物可给性最有效。添加膳食成分后,小鼠肾脏和肝脏中镉的相对生物有效性的降低率分别为20%~58%和10%~31%。

由于膳食成分显著影响稻米镉的生物利用度,因此膳食策略可用于调节稻米消费中镉的暴露风险。对于易受稻米或其他食物镉暴露影响的人群,高矿物质或抗氧化物质含量的膳食成分是缓解稻米镉危害的良好策略。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