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十七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第二届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暨食育论坛举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科技处处长何丽作主题演讲。
她认为,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首先是生长迟缓与消瘦,其次是微量营养素的缺乏,还有超重肥胖以及膳食结构不均衡、饮食行为不合理等。孩子们的营养和健康非常重要,孩子们需要均衡的膳食和营养的教育即食育。在孩子们当中营造一个讲营养和讲食品安全的氛围非常重要。
我国有不少学生营养改善的相关政策,包括国务院“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2017年出台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开展六大行动,其中第二项就是学生营养的改善行动,第五项是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
在学生营养改善行动中提出,指导学生营养就餐,制定并实施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超重、肥胖干预,开展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即食育。据了解,中国营养学会对学龄儿童制定了一个膳食指南,教孩子们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健康素养,还有三餐合理、规律进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
学生自身、同学、朋友、家庭、学校、社区和公共政策都会对学生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促进我国儿童校园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状况,何丽表示,需要多部门的协作,多管齐下。基于此倡导应该采取综合的措施,改善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状况,例如推广学校营养供餐,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开展学生营养教育,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呼吁社会多方参与,创建良好饮食环境;加强学生营养监测,掌握学生营养状况的动态;推进学生营养相关的立法,持续地保障营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