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食苑杂谈
3上一版
 
椒盐里脊肉
难忘的苗乡咂酒宴
那畦菜园
平桥豆腐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畦菜园

 

□ 赵启杰

从部队转业后,我被安置到异地乡下的一所学校。在那个秋季,我像一粒被风吹落的种子,在那所校园里开启了自己全新的生活。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开学不久,校方就分给我一间三十平米的单间宿舍作为过渡房,才使我有了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那个小院共有两排房子,拱型的院门,黄墙青瓦,座落在校园的一隅。这些建筑早先是作为女生宿舍用的,后来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生都住进了公寓,而这两排房子就作为了老师的宿舍。平日里,小院里非常安静,只有到了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院子里才开始热闹起来。我常常坐在自家门前的板凳上,望着老师们腋下挟着课本,身上沾满着粉笔的粉尘,匆匆忙忙从我的门前走过,随后小院内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

我人虽然到了学校,但不知什么原因,我的人事关系却迟迟没有到,这实际上意味着我还并没有正式成为学校的一员。在那段日子里,学校安排我负责管理住宿生,夜晚有时跟几位老年人一道,在校园里巡夜,校方按临时工的标准发给我一些生活补助,等工资关系到来后,再另作计较。

白日里,我通常是一个闲人,而恰恰我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部队习惯了紧张的生活,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虽然也苦也累,但内心充实。而学校的闲适让我感到有些迷茫,甚至有些失落,一时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在那些日子里,我曾多次顶着寒风,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往返几十里的路程,到相关部门去查询我的人事安排事宜,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人踢来踢去的皮球,每每灰头土脸而归。

幸好,我还有一个小院可回。每次从城里身心疲惫地回到那个小院,回到家的时候,妻子往往已烧好了午饭。午饭通常很简单,在教师食堂买一份小炒,再打一饭盒米饭,妻子有时也会秀秀她的厨艺。有一天饭后我盯上了两排房子之间的那片空地,那儿原是有一些花花草草的,学生搬走后便疏于管理,长满了荒草。当我决定在那儿开垦一片菜地的时候,心里竟然产生出一阵莫名的兴奋。

我从邻居那里借来了一把小铲刀,开始为我的工程奠基。记忆中,我几乎忙了整整一个秋季,硬是用铲刀开出了一片荒。在那畦菜地上,我把青菜栽得整整齐齐,宛若一个阅兵方队,横看一条线,竖看一条线,斜看还是一条线。我常常在队列里走来走去,浇水施肥,检阅着它们的成长。那些青菜长势良好,但我一棵也未啥得食用。在某种程度上,这畦菜缓解了我内心的焦虑,成为我精神上的寄托。

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的菜园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品种多样。既有青椒、西红柿,也有韭菜、四季豆……蝴蝶在这儿起舞,蜜蜂在这儿低吟,让我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来。春天里总会让人产生很多美好的向往,而春天里的这畦菜园,却给我了很多的生活希望。暑假里,校园不再有往日里的热闹,而小院里的住户又大多是当地的教师,一放假,都不见了踪影。我与妻子每天都在忙着收获,望着一袋袋的青椒,内心满满的成就感。

后来我落实了编制,调换了工作岗位,不再有闲暇去打理菜园,便将菜地分别送给了几个同事。偶尔空闲时也会去小院看看,但发现菜园被分割得非常凌乱,没有了昔日的那种美感。渐渐地,我也就不再关注。

学校举办六十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回去参加活动,才发现那个小院已变为一片废墟。我抽了个空隙,又去了菜园原址,独自在那儿默默出神。我站在时光的眼眸里,望穿飘零的岁月,谛听溅起的华年,不由感慨万千。光阴流转,苍海桑田,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不断变化的经历?

感谢那畦菜园,在我那段失意的日子里,给我了希望和沉甸甸的收获。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