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食苑杂谈
3上一版
 
椒盐里脊肉
难忘的苗乡咂酒宴
那畦菜园
平桥豆腐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的苗乡咂酒宴

 

□ 高致贤

回到阔别41年的苗家山寨,当年我的学生多已成为老人,现实发生了诸多变化,唯“咂酒迎宾”之传统依旧。我并非什么嘉宾,但主持宴请我的苗家青年对我格外热情,“老师,您到深圳去了这么些年,喝过杂酒没有?”我说:“听说民俗文化村里有,可我没有喝上。”于是,一坛汪汪澄澄的杂酒抬将出来,置于主人堂屋中央。好几棵吸酒管子齐刷刷插入坛中,主人分给每人一棵,我得到的竟是塑料管。一看与众不同,我问他们为何乱改历史?回答是,“有的客人嫌我们用竹木做的酒竿子土气。”我让他们给我换一根土酒竿子来。

所谓土酒竿。即当地一种野生空心灌木条,俗名酒竿子。杆如小指般粗细,长1米左右,主杆光滑无枝,折下便可吸酒,木味微苦,有杀菌之功,其根煎服可驱蛔虫。握酒管而低头吸吮,土语叫“咂”。所咂之酒多用当地出产的毛稗、小米等杂粮酿造,故称杂酒。酒成之后,加入矿泉水浸泡,使其汁糟分离。糟散为粒,珍珠般的粒子漂浮在面上,拨开珍珠,酒汁清醇,澄黄澄黄,玉液琼浆也不过如此。管插坛中,吸吮其汁,各自尽量。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有《咂酒诗》(亦称《杂酒诗》,见《太平天国诗选》)对咂酒有着十分形象的描述:“千颗明珠一瓮收,王侯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诗中的“明珠”即糟籽,“低头”乃吸酒姿势,“五岳”即五指,“擎天柱”即酒管。“黄河水”誉黄澄澄的酒液。传说此诗为石达开西征途经贵州大方县,当地苗家待之以咂酒,有感而赋。但史料只言其军过大方,石达开本人并未到过那里。也许是其下属带去“杂酒”奉献,或其听下官讲述咂酒情景受到感动而作,也未可知。但那描述却形象生动。而今,苗家山寨的咂酒宴又添了新内容。美味佳肴配咂酒,传统现代相结合。新春佳节,良辰美景,抑或嘉宾去到六寨苗族兄弟家中,热情的苗家必招待咂酒。慢慢领略苗乡咂酒宴,别有一番爱意在心头。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