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食品安全无大小之分
外卖配送箱消毒标准出台该如何执行
享受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卖配送箱消毒标准出台该如何执行

 

□ 朱昌俊

7月11日,国内首个餐饮配送箱(包)消毒标准发布,并于当日正式实施。今后,餐饮配送箱的卫生状况如何,不再只依赖于感官判断,职能部门的检查也有了客观依据。

餐饮外卖越来越受欢迎,外卖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作为外卖食品安全的一部分,餐饮配送箱是否足够干净,却很可能被不少人忽视了。此前有媒体就报道,部分送餐平台的送餐箱一年都未消毒,所谓清洁就是靠纸巾擦。而一些送餐员为了达到保温效果,在送餐箱内铺置或加盖卫生极差的毯布,从感官上都让人为其卫生状况捏一把汗。由此可见,外卖食品因为配送环节的“不卫生”而可能出现二次污染的风险,确实不可轻视。

事实上,一些地方其实已经出台规定要求对送餐箱进行消毒、清洁。如2016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就规定,使用的送餐箱或者送餐包应当定期清洁、消毒。不过由于缺乏具体的消毒标准,这一规定的执行效果不容高估。在这样一种行业现状之下,出台餐饮配送箱(包)消毒标准,对于外卖行业的规范发展而言,可以说是必要的规则补充。

此次发布的消毒餐饮配送箱(包)标准,主要包括感官指标和微生物限量指标。其中微生物限量指标明确:大肠菌群不得检出,菌落总数小于100CFU/cm。这个数量是我国法规规定的纸巾表面菌落总数合格指标的一半。换言之,送餐箱消毒后的内环境应该比纸巾更干净。应该说,这样的标准不算低了。可问题在于,高消毒标准还并不能直接等于好的卫生状况。标准如何执行,才是关键。

媒体披露,目前一些外卖平台送餐箱的消毒工作,主要是由外卖小哥使用含氯消毒剂溶液和酒精消毒自行完成,某送餐平台要求对送餐箱每天消毒一次。那么,这种看似“原始”的消毒方式与频率,是否真的能够达致送餐箱的消毒标准?更关键的是,送餐箱统一消毒,增加了外卖小哥的工作任务与外卖平台的管理成本,相应的成本增加,到底由谁来承担?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方面,目前实体餐饮店的碗筷消毒状况,或可引以为鉴。外卖配送箱的消毒,如何合理分配成本,又如何确保有效监督、防止“造假”,同样很重要。外卖行业近年来的迅速崛起,确实留下了太多的管理与规范的空白,需要从行业到监管部门共同跟进。一定程度上,出台送餐箱消毒标准,正视外卖配送环节的二次污染风险,亦可以说是外卖行业走向规范与制度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只是,好的标准、规定,更需好的执行。另外,这个标准系由中国烹饪协会携手几家外卖平台联合发布,只是一个协会团体标准,其强制力和执行力,与正式的行政法规还不可同日而语,并不能完全替代更权威的行政管理规定。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