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食品安全无大小之分
外卖配送箱消毒标准出台该如何执行
享受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享受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

 

□ 钟超

每到小长假,朋友聚会成为很多人的过节方式,但有些餐桌上的“怪现状”让人痛心。据媒体报道,假日期间一些餐馆里“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严重,有的食客为了面子,在酒足饭饱后总爱额外加菜却又不吃,有服务员在面对一条几乎没有动过的鱼时,心疼地说出“顶得上我一周的工资”。

餐饮浪费不独假日有,平常亦不少见。一段时间以来,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现象明显减少,人们的节俭意识不断提高,但以节俭为荣、自觉抵制浪费的观念仍未能在全社会确立,一些铺张浪费现象还未能得到全面遏制。从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到高校食堂的剩饭剩菜,身边的铺张浪费现象时时出现。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觉得痛心。

崇尚节俭、摒弃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要让传统美德统摄每个个体的现实消费行为,还得纠正积弊既深的“面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事关个人在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它深入渗透到个体的行为习惯中,其符号象征功能、社会交换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影响深远。“面子文化”刺激个人主动或被动进行攀比性消费,这是导致餐饮浪费、摆排场、讲阔气的文化根源。

再进一步说,生活世界中的浪费还蕴含消费社会的时代内涵,作为一种符号象征意义行为,消费本身已经从实物需求过渡到背后的意义需求。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指出,消费是一种生产力的有组织的延伸,在这个符号占领的消费社会里,需求不是对物本身的需求,而是对差异的需求,因为这差异中包含着符号化的社会意义。

因此,从根本上杜绝浪费,需要纠正“面子文化”,改善整个社会生态。值得期待的是,人类正从工业社会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作为文明方式重要内容的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型,这一进程随着经济繁荣水平和思想解放程度渐进式变化。越是发达地区,社会生活和消费方式越趋理性化,为了摆排场、讲面子的浪费现象就越不受主流价值认同。人们更加注重品质化的生活和个性化的体验,更加注重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这反过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现代社会运转的良性循环。

在时代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人们确立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将人们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引导到对现代文明的追求上来,享受节俭、绿色、适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生活方式的转变已渐成趋势,例如城市中素食主义者增加,共享单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更加流行,可循环使用产品更受欢迎,珍稀动物制品得到遏制等。期待在崇尚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中,我们能拥抱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