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罗新宇 “同学们,今天的午餐香不香?”“香。”在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食堂里,孩子们清脆的回应背后,是德胜街道市场监管所日复一日地默默守护。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孩子健康、家庭幸福、社会信任。德胜街道市场监管所始终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服务型执法、全过程把控、常态化协同,全力筑牢校园“舌尖上的防线”。
事前筑基,让食堂“未开先安”。“放假不放松,风险先清零。”每逢寒暑假结束前,市场监管所提前介入,紧盯库存清理、环境消杀、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确保开学第一餐就安全到位。
市场监管所与学校建立决策共商机制,将监管工作融入校园日常管理,变“事后查”为“事前防”,推动形成“预防为主、协同共治”的校园食安新格局。
事中护航,为成长“明辨真章”。“孩子吃得放心,我们才安心。”执法人员深入食堂后厨、仓库等重点区域,围绕 “六查”——查资质、查制度、查原料、查操作、查环境、查周边,实施全流程精准监管。
从食材采购、贮存、加工,到供餐、留样、洗消,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真正做到风险排查无死角、安全管控无盲区。
事后赋能,让监管“持续在线”。“检查不是终点,教会才是目的。”德胜街道市场监管所注重“执法+服务”并重,定期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内容涵盖食品安全法规、操作规范、应急处置等,不断深化学校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质效。
执法人员检查校园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