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食安门头沟
3上一版  下一版4
 
门头沟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门头沟区以青年智慧优化营商环境
区市场监管局助力食品经营者筑牢安全防线
斋堂市场监管所打造深山片区一流营商环境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5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斋堂市场监管所打造深山片区一流营商环境

 

本报讯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斋堂市场监管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四个机制”,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强化年报公示精准化服务机制,提升市场主体合规能力。斋堂市场监管所将年报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程,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针对深山片区市场主体分散、信息获取不便、老年经营者居多的实际情况,创新建立年报公示精准化服务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双规并行”的服务模式,提升市场主体合规能力。

在线上服务方面,依托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信息集中发送平台,建立年报信息精准推送机制。根据市场主体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特点,分类别、分批次推送年报提示信息,全年累计发送提示信息2000余条,确保信息传达及时准确。

在线下服务实践中,经过多年探索,逐步走通一条山区年报服务的“明白路”。加强与各村年轻村干部沟通协作,在村内培养年报“明白人”,帮助老年经营者实现“不出村、不跑腿”,就能把年报“报得明白、报得踏实”。通过“明白人”统一收集信息、集中报送录入的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老年经营者申报难题,更成为守护他们财产安全的重要一环。以往,时有老年经营者因年报事宜遭遇电信诈骗,如今随着这项服务机制不断深化,此类情况正逐年减少。我们期待,通过这条“明白路”的持续延伸,既让年报工作更暖心、更接地气,也让广大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和合规水平得到扎实提升。

二是强化登记注册上门帮扶机制,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斋堂市场监管所地处深山区,经常遇到年龄较大办理不明白或者线下取照困难的情况。针对辖区经营者普遍年龄偏大、山区路途较远等现实难题,斋堂市场监管所创新建立登记注册上门帮扶机制,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通过全程服务、上门帮办等形式,让群众享受到“送上门”来的暖心服务。今年以来,共为3户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帮扶,其中包括1位行动不便的孕妇和2位年逾八十的老年人,真正实现了“暖心服务送上门”。

三是强化突出问题三级联动机制,破解市场主体发展瓶颈。斋堂市场监管所立足辖区实际,创新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三级联动机制,有效破解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创新破解服务区证照难题。面对西胡林服务区因产权证明缺失导致商户无法办理营业执照的经营困境,斋堂所主动“破冰”,构建“服务区—属地镇政府—市场监管所”三级联络机制。通过深入调研、多方磋商,推动镇政府突破常规,创新采用“招商引资证明”替代传统产权证明举措,成功破解了困扰服务区商户的证照办理难题,帮助服务区内14家商户(含6家企业、8家个体工商户)顺利落户,确保了京蔚高速门头沟区段唯一服务区的商业配套如期运营。

建立景区服务长效机制。在爨柏景区创新建立“景区—市场所—市场经营主体”三级联络机制:在景区内设立登记注册联络员,帮助村内经营者收集准备申报材料,配合市场所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服务。今年以来,已为景区内30余家经营主体提供常态化优质服务,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四是强化食品经营风险预警机制,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理念,创新建立食品经营风险预警机制,为山区食品经营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风险防控服务。

预防为主。依托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对食品经营资质期限等关键信息实行动态监测,及时向商户传达节前、季前等相关预警信息,有效避免因夏季高温食品变质、节日商品价格异常、证照过期等问题导致的经营风险。

风险管理。建立食品经营商户自律机制,指导商户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自检。并聚焦食品经营中易发生的问题,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有效提升商户主体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