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一周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国严打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 已查办相关案件1.3万件
两部门提醒消费者理性购买保健食品
2025年全国“优化消费环境月”活动开展
最高检持续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5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每月例行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
我国严打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 已查办相关案件1.3万件

 

本报综合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食品添加剂监管及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全面治理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今年4月,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专门联合印发了《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综合治理行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落实工作要求,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孙会川在会上介绍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在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主持新闻发布会。

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产物,具有改善品质、延长保质期、便于加工等作用。合理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公众和新闻媒体对于食品添加剂话题高度关注,有的消费者‘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有的自媒体更是把食品添加剂统称为‘科技与狠活’。消费者真正担心的是,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将食品添加剂当成过期变质原材料的‘遮羞布’、‘挂羊头卖狗肉’的‘障眼法’、掺杂使假的‘鬼把戏’。公众反感的不是食品‘科技’,而是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狠活’。因此,这也是我们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孙会川表示。

孙会川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就明确要求,要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着力解决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指导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整治行动,一些重点区域、重点品类的“两超”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也仍存在屡禁不止、反弹回潮的情况。

为巩固前期工作成效,今年4月,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部署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行动。这次综合行动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聚焦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全面开展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综合治理。这次综合行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坚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综合整治,从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管,到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再到严格食品生产环节和餐饮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管理,突出部门、区域协同机制,强化监管联动,加强社会共治。

二是聚焦食用农产品生产源头带入风险、食品添加剂生产和销售管理薄弱环节、食品生产和餐饮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两超”乱象、网络销售食品添加剂行为等4个重点问题,分别制定管理规范,严格监管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三是秉持“非必要不添加”的原则,倡导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则少用,积极推动食品行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减品种减用量“双减”行动。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帮助和引导企业,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食品添加剂使用。

四是指导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调味品协会等行业组织发出倡议,倡导食品企业在研发中,践行“非必要不添加”原则;在生产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在标签上,如实准确标注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五是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对违法案件深挖细查,查源头,追去向,严厉查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等违法行为。

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办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案件13180件,涉案总金额2331万元,罚没金额9038万元,其中89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孙会川郑重告诫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面对食品添加剂这个问题,如果说“是否添加”是“自选动作”,那么,质量安全诚信就是“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做不好,影响的是销量;“规定动作”做不好,就必须要一票否决。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安全监管,巩固治理成效,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