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食安门头沟
3上一版  下一版4
 
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全面护航筑牢校园食安防线
妙峰山市场监管所助力小微食品企业发展
东辛房市场监管所建立“主体备忘录”执法服务机制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妙峰山市场监管所助力小微食品企业发展

 

本报讯 为深入践行便民惠企服务理念,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妙峰山市场监管所以破解山区小微经营者发展瓶颈为切入点,创新组建“山区小微经营者服务团”,通过精准、务实、暖心的帮扶举措,切实助力山区小微经营者提升能力、缓解压力、激发活力。

政策赋能“送上门” 法规落地零距离

面对山区小微经营者信息获取难、政策理解弱的情况,服务团变“被动解答”为“主动输送”,梳理过期食品处理、索证索票、后厨管理等高频经营风险点的合规要求,面向经营者开展“精准滴灌”式上门辅导。

对食品销售经营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临期食品”界定标准,手把手教学“先进先出”摆放方法,指导建立“食品进销存台账”“临期食品专区”并示范规范记录方式;对餐饮服务经营者,将后厨及库房的“硬要求”归纳为“生熟分开、离地离墙、清洁消毒、明厨亮灶”等操作口诀,提供标准化台账模板,指导经营者做好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餐具消毒记录等工作。通过线上经营者联络群持续解答新政策及疑难问题,确保普法宣传长效化。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经营者“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好”的实用指南,让法规要求可感知、能落地,筑牢依法规范经营基础。

服务下沉“帮上门” 办事流程更省心

山区地域偏远,资源有限,“办事难、成本高”是制约小微经营者发展的突出障碍。服务团以“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推出三项减负服务举措:

一是证照临期“双阶提醒”:为辖区内经营者建立证照管理台账,证照到期前60天,通过电话或微信首次提醒并询问需求;到期前30天,列明续期所需材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提示经营者及时办理。二是申报流程“全程协助”:针对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中复杂的“经营场所布局图”绘制环节,提供“一对一”合规指导,对分区规划提出建议。对于不熟悉电脑操作的经营者,提供到所代办及远程指导服务,经营者可携带材料至市场监管所,由专人协助完成全流程操作,也可通过微信视频、屏幕共享等方式,在专人指导下完成申报,降低操作门槛。三是特殊群体“上门帮办”:为年老、行动不便或地处偏远的经营者开设移动服务窗口,提供上门身份认证、执照送达等帮办服务,破解现场办理难题。这些举措全方位破解山区经营办事壁垒,让精准服务成为小微经营者轻装上阵、加速成长的“助推器”。

风险防控“助上门” 合作交易更安心

进货渠道风险是小微经营者发展中的一大隐患,服务团直击山区经营者信息渠道有限、风险防范能力弱的痛点,推出“供货商资质前端筛查”服务。经营者与新供货商签订合作协议前,如对其资质存疑,可申请协助核查。服务团会快速核查供货商注册信息真实性,重点筛查是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存在严重违法失信记录。若发现潜在风险,立即发出警示,并详细解释可能存在的货款被骗、货物来源不合法、承担连带责任等风险,帮助经营者科学评估合作对象,从进货源头降低交易风险。

年报指导“约上门” 办事效率再提升

为解决偏远山区经营者年报“路途远、不会报”的实际难题,服务团创新推出预约制上门年报服务,精准定位经营主体集中的偏远村落,启动“服务团—村委会”联动机制,根据村落需求提前预约上门时间,规划“年报入村”路线。服务团成员携带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网络设备,在村委会设立临时服务点,现场一对一、手把手帮助经营者完成整个年报流程。此举极大地节省了山区群众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有效避免因遗忘或操作失误导致的年报逾期风险,为持续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特殊关怀“暖上门” 便民服务更暖心

针对辖区经营者普遍年龄较大、身体条件较差,部分经营者家中有残障人士等实际困难,服务团以44户食品经营经营者为试点,通过深度调研锁定11户重点帮扶对象,以“四步工作法”定期开展上门理货,切实改善经营者经营环境,防范经营风险。一是科学规划分区。二是规范操作流程。三是助力临期处理。四是优化经营环境。

执法人员检查食品经营主体。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