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热点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校企合作共同为学生打造放心餐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第三批制售假劣肉制品和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北京朝阳区率先实现食用农产品全链条溯源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5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朝阳区率先实现食用农产品全链条溯源

 

本报讯 徐建华 王一鸣 近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走进了姚家园东方远大市场。

与其他农贸市场不同的是,这里每个商户的摊位上,除了有常见的收款码之外,还有一个专用二维码——东方远大市场“溯源码”。只见执法人员走到摊位前对商户进货情况进行检查时,没有像过去那样翻阅纸质台账,而是打开手机,扫描摊位前的“溯源码”,该店的进货时间、进货内容、供货单位、产品合格资质凭证等信息在手机屏幕上一目了然。

消费者同样可以扫描摊位的“溯源码”查看商品信息,同时还可以扫描付款小票上的二维码。扫码后,水果蔬菜类商家的营业执照以及进货信息都跃然“屏”上。肉禽类产品则可以看到两个部分,一个是通过“京通”小程序可查看的食品安全追溯码,可以查看发货方(屠宰场)信息、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等;另一个是销售者的进货台账,上面陈列着商户的进货日期等信息,让消费者选购更加安心、食用更加放心。

这套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由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指导姚家园东方远大市场开发完成,市场监管部门、市场主办方、商户、消费者都可以使用该系统,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了农贸市场“一码一户”溯源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获得了市民和商户的广泛好评。

“目前市场全部的农产品商户都实现了‘一户一码’。”北京姚家园东方远大农副产品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兴透露,市场主办方通过该系统同样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商户的食品溯源信息,便于全体经营者共同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溯源系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为商户和市场监管人员带来便利。“过去是每天要手写台账、粘贴各种票据,现在在手机上拍照、上传相关信息就行了。”一位水果商户李先生介绍,过去商户要记录繁杂的纸质台账,并需要按照要求长期保存,最后台账堆积如山。如今实现台账数字化,减轻了商户负担,也使其更专注于经营活动。

对于市场监管部门而言,这套系统实现了“非现场监管”的创新模式。执法人员借助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记录的情况,精准定位溯源信息。朝阳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有效提高了监管效率和精准度,实现了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

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北京市正加快推动全市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平台建设。朝阳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农贸市场进货查验关键环节,以数字赋能监管创新,在全市率先实现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信息化建设,为首都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范式。目前,朝阳区已有3家市场实现了进货查验信息化,涉及商户350余户。未来,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将在全区逐步推广电子化台账系统,以数字化追溯平台解决传统纸质台账记录不准、字迹模糊、票证不对应等问题,加码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