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于佳鑫 华灯初上之时,北京的夜晚褪去白日的忙碌,化作消费与活力交织的“第二战场”。从丰台花街的“左手鲜花,右手烟火气”到什刹海的桨声灯影,从“丽泽怪市”的潮玩文化到月亮河夜市的河畔风情,京城的夏夜经济正以多元形态迸发生机。
夜市中的“烟火人间”
“我们从下午5点左右就过来摆摊,一直摆到晚上11点左右。”在北京丰台花街夜市,一名摊主表示。
这名摊主卖的是自家种植的有机西红柿,价格5元一斤。鲜红的色泽、饱满的果实,吸引不少夜市游客的目光。她表示,自己最近几天刚刚过来摆摊,因为连日来生意不错,感到很开心。
这样鲜活的商业图景,每天都在花街夜市上演。花街夜市依托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的地理位置,全长约700米,如今已汇聚了数十家特色摊位,涵盖小吃、酒水、果蔬、手作等多元业态。
花街夜市招商负责人介绍,夜市目前采取“差异化招商”的策略,确保各个摊位业态互补、特色鲜明。在夜市现场,可以看到,这里有新疆烤串、大连焖子等地方特色美食,也不乏手工榴莲饼、精酿啤酒、鲜榨果汁等网红小吃和饮料,还有动漫周边、精美手作等文创潮品。
后海夜色的“文化生意场”
在夜色中来一场宜人的citywalk,同样是解锁京城夜经济特色的一大方式。随着旅游旺季到来,承载了京城文化的什刹海风景区成为热门夜游地。据了解,什刹海风景区近期在每晚8点至11点迎来客流高峰时段,有时瞬时客流量甚至超过10万人次。
夜间的荷花市场,除了往来游客外,美食的烟火气同样浓郁。在现场可以看到,夜幕降临后,人气餐饮门店“悠航SLOWBOAT”门外仍排着长队,有不少消费者甚至愿意为了排上临湖而设的露天餐位而再多等上一段时间。也有游客表示,自己会在岸上的餐厅点好餐后再带到游船上,保证“吃玩两不误”。
政策激活夜经济新引擎
京城夜经济的蓬勃活力,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护航。2024年4月,北京市商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强调,要繁荣夜间消费场景,发挥“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品质消费生活圈等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商场、博物馆、旅游景点等市场主体开发夜购、夜食、夜游等项目。加强夜间出行大数据分析,结合北京气候特点,优化地铁等城市交通运营时间,做好夜间消费出行保障,持续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不断丰富夜间消费供给,激发夜间消费潜力。
今年以来,北京市对夜经济的扶持持续向纵深推进。今年1月,北京市商务局强调,夜经济是大力提振消费的重要内容。2025年,北京市商务局将统筹各区商务局共同促进夜经济发展,让更多更好的夜间餐饮、购物、文创等服务加入进来,带动北京夜经济不断升级、夜消费不断繁荣。
在今年2月启动的“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中,北京以“京彩四季 精彩消费”为总主题打造12大主题场景。
从成效来看,北京夜间消费数据表现亮眼。以2025年端午假期为例,据了解,北京市60个重点商圈夜间客流量达1253.7万人次,同比增长25.7%,占假期总客流的53.8%,夜间消费额高达6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