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707期07版)
为民办事有温度
热线恒温。坚持“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对百姓通过12345、12315热线平台、信件、网络等途径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与诉求做到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查处、第一时间反馈,妥善处置投诉举报,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近3年累计办理各类投诉举报事项1255件。
服务升温。严格落实优化营商工作要求,通过优化许可流程、提前介入实施指导、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对食品销售经营者的政策支持与服务指导。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北京市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备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持续做好食品经营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小食杂店备案等工作,优化备案许可服务。近3年累计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小食杂店备案等各类政务服务事项2794件。
应季控温。按照“分类监管、疏堵结合、有序发展”的原则,区市场监管局、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据各自职责对夜市、自发形成的集市的食品经营行为进行监管,明确了经营区域和摆卖时间段,把好“人员健康关”“进货查验关”“加工制作关”“清洗消毒关”“四防设施关”“厨余处置关”“安全生产关”,确保夜市里每一个摊位的背后,都是一个既安全又实打实的就业岗位。在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间接地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分级规范有准度
分级准确。依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北京市食品销售风险分级工作规范》,结合食品经营风险,从静态风险因素、动态风险因素、区域位置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农村地区已取得合法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资质的食品销售经营者和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展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从低到高划分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近3年每年食品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率均在95%以上。
规范准当。2023年8月起按照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要求组织开展农村食品经营店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工作。制定了《农村食品经营店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一年抓示范、两年促提升、三年全覆盖”的工作思路,以农村地区食品经营店(超市、便利店、食杂店、小食杂店等)为主要对象,在全区涉农的16个镇街试点开展农村食品经营店食品安全示范建设,带动全区百个行政村、百个食品经营店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进而带动全区农村食品经营店食品安全总体水平提升。截至目前,各涉农镇街分别具备了1家达到食品安全示范标准的农村食品经营店,已初步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梯次推进、整体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态势。
发展准衡。坚持以生态涵养保护为底线,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生产信息自动记录、物流信息整合共享、消费信息互联反馈、食源信息智能研判,密织农村食品安全横纵追溯网;依托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组织西餐、御食园、月盛斋等名优食品企业参加国家发展促进会、品牌日活动,引入“绿色管理”、开展“绿色认证”,形成了怀柔农村食品“绿色标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绿色发展成色更足,“栗树蘑”“怀柔板栗”“汤河御稻”“九渡河蓝莓”“桥梓红肉李子”“沟门拇指猕猴桃”,让怀柔农村美味纯粹永恒,首都人民的饮食安全也得到了根本保障。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怀柔区通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八维度 ”,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政治警醒,切实把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担在肩上、系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形成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怀柔风度”,让人民吃得放心、安心,真正守住了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