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热点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24年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推进会召开
北京市食药安办研究部署秋季食品安全工作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曝光4起“缺斤短两”违法行为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突查学校食堂
“九一九”邮政农品节在北京启动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曝光4起“缺斤短两”违法行为

 

本报讯 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消息,称重不去皮;使用作弊电子秤,多收取消费者费用……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曝光4起“缺斤短两”违法行为。

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深入推进电子计价秤综合整治,从生产、销售、维修、检定、使用、公平秤配备与管理等环节多措并举强化监管,全方位打击“缺斤短两”违法行为,共检查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其他经营商户等2743家,检查电子计价秤16999台,查处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行为案件109件。

案例一:昌平区市场监管局查处生鲜超市未刨除包装重量“缺斤短两”计量违法行为案

1月,昌平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举报,反映在生鲜超市购买草莓称量过程中没有刨除装草莓的塑料盆的重量。后经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当事人销售的盆装散装称重草莓828克,单价50元/千克,共计41.4元,未刨除塑料盆50克重量。上述行为违反了《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对当事人作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案例二:密云区市场监管局查处海鲜市场摊位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案

5月,密云区市场监管局在对某市场海鲜摊位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一商户使用的电子秤称重显示数据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1千克标准砝码在该电子秤上,称重结果为1.15千克,经调查,当事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购买了该电子秤,放置于经营场所用于销售海鲜时称重,使用的电子秤称量测试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当事人使用准确度被破坏的计量器具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计量器具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案例三: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便民市场内商户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案

6月,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在对一便民市场检查中发现,一经营商户使用的电子秤存在作弊功能,执法人员现场将500g标准砝码放在涉案电子秤上发现称重显示为600g。根据当事人操作,按电子秤上的“M1”键后,把500g标准砝码放到涉案电子秤上,称重显示为550g,按电子秤上的“M2”键后,显示为600g。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相关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没收涉案电子计价秤及违法所得,并处相应罚款。

案例四: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查处水产商户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案

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相关“缺斤短两”线索开展调查,消费者于6月22日在某农贸大厅水产摊位购买一条鲈鱼,称重显示0.825千克,微信收款38元,后在市场公平秤复称结果为0.69千克,实际销售金额应为32元。经调查,摊位当事人于6月1日非法将电子秤改成作弊秤,当事人一直使用该秤直到6月22日,当事人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计量器具、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相应罚款的行政处罚。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