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一周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国家卫健委:注意洪涝灾害后饮食和饮水安全
党建引领 共筑制止餐饮浪费新风尚
公安环食药侦部门纵深推进“夏季行动”
农业农村部:我国秋粮作物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4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卫健委:注意洪涝灾害后饮食和饮水安全

 

本报讯 陈钊琦 洪涝灾害发生后,水质条件很容易受到影响。加上夏天湿热,在饮食和饮水上需要注意什么?国家卫健委提出以下建议:

在饮食安全方面,建议指出,总的原则是“健运脾胃、祛暑化湿”。首先要清淡饮食,避免过于油腻、生冷食物,减轻脾胃负担。高湿高温的环境很容易让手脚出现小水泡,从中医角度来讲,这种小水泡是湿热的表现。这种时候,适当用薏仁米、赤小豆、生姜等来煮粥喝,少吃生冷油腻的饮食,这些食物不易消化。建议吃一些健脾胃助消化去暑湿的食物,比如莲子、芡实、山药等都可以健运脾胃,像山楂、萝卜、麦芽都可以助消化,紫苏叶、薄荷叶、荷叶也可以去暑湿。这些食物,既可以煮粥做成药膳来吃,也可以酌量配伍来泡水喝。

在饮水安全方面,建议强调,首先要选择卫生安全的水。灾害初期可以选择瓶装水、桶装水和应急供水。如果当地不具备饮用瓶装水、桶装水条件的时候,水一定要烧开之后再喝。在洪水过后,被淹没的水井一定要彻底清淤,清掏之后,冲洗干净,经过消毒,检测合格后再恢复使用。对于自来水,一定要检查是不是出现浑浊、是不是有异味,自来水是要经过消毒的,消毒剂指标一定要合格。在正式恢复供水之前,自来水要经过疾控部门的检测。不喝来源不明或者受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受污染的水来刷牙、漱口、洗菜等等。用来盛水的桶、碗、盆等容器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洁净的水冲干净。避免接触不安全的水。洪涝灾害后,每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水源地附近随意倾倒垃圾和污水,不随地大小便,以免污染水源和周边环境。

此外,建议明确要防止病从口入。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可以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来洗手,这也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办法。不吃腐败变质或者霉变和受污染的食物,尤其是不要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等动物。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用洁净的水来清洗干净,少吃或者不吃凉拌的食品,生熟食品要分开加工和存放。定期对生活垃圾和粪坑粪池等环境喷洒消毒剂和杀虫剂,减少蚊虫的滋生。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