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海鲜正当时,鲜嫩的鱼类、肥美的螃蟹、紧实的扇贝……海鲜美味不容错过。
海鲜的营养价值
高蛋白:海鲜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有助于维持人体免疫系统和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低脂肪:海鲜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特别是DHA和EPA等Omega-3脂肪酸,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益处。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鱼类脂肪含有极丰富的维生素A和D。扇贝、牡蛎等贝类海鲜富含锌、铜、铁、硒等矿物质,这些成分对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
四类特殊人群要慎吃海鲜
过敏人群:海鲜过敏的原因是由于海鲜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这些异种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化学介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痛风患者:海鲜的鲜美味道主要源于其丰富的嘌呤,如大量饮酒会使得嘌呤加速生成尿酸,且抑制排泄,诱发痛风。
消化功能差的人群:海鲜属于寒凉食物,对于消化功能差的老人、小孩和胃肠道疾病患者来说,大量食用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容易发生腹痛、腹泻。
甲亢患者:海鲜含碘量不同,按需食用,甲状腺功能亢进人群需严格限制碘的摄入。
如何选购安全新鲜的海鲜?
在外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正规餐饮单位或企业;在购买海鲜时,应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海产品。
鱼类:新鲜鱼的鱼鳃应具有海鱼的咸腥味,且无异臭味;鱼眼清澈透明,眼球完整饱满稍向外凸;鱼肉坚实有弹性,用手指按后凹下去的地方会立即恢复。
蟹类:要选蟹壳青而蟹腹白的;新鲜的蟹类将其翻过来,能迅速翻身;用手触碰蟹眼,眼珠灵活转动,或是口吐泡泡,发出声音。
贝类:新鲜贝类有轻微海腥味,外壳光亮,一般闭口,贝类的舌头偶尔能伸出来,轻轻触碰会快速关闭。
虾类:新鲜的虾,体表和腹肢不发黑,头部和表面不发红,头、胸甲与虾肉连接在一起,不易用手剥开。养在水里的活虾,用网去捞时,游的越快的越强健越新鲜。
如何营养安全吃海鲜?
做法多样,营养搭配。海鲜的做法多样,可清蒸、水煮、炖煮、爆炒等,每一种做法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蒸煮是海鲜最常见的加工方法,不仅可以保持海鲜的原始鲜味,而且营养成分不会被破坏。搭配点葱姜和醋可以去掉海鲜的腥味,增加海鲜的口感和鲜味,同时,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大部分的海鲜性寒,而姜性暖,两者搭配可以去除海鲜的寒气。
安全加工,生熟分开。海鲜加工要做到生熟分开,处理生食所用的器具应单独放置并及时清洗和消毒,避免与处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
烧熟煮透,避免生食。海鲜所含的主要细菌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等,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细菌和病毒污染,因此,加工海鲜时应烧熟煮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
及时清洁加工环境。注意手卫生;在烹调加工结束以后,对台面、容器、厨具等进行清洁。此外,在处理海鲜时,最好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防止交叉污染。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