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言久
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透露,全市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量达到1.75亿次。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技术在现代政务中的深入融合,更突显了北京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致力于打造首都一流的营商环境,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如登记注册便利化、综合监管与非现场监管,以及轻微免罚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这些改革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于无形中为激活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31条具体举措;市场监管总局则发布《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以优化发展环境。可见,商业的繁荣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力与发展水平,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创造和保持商业繁荣的关键。近年来,根据国际环境的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职能部门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举措,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另一方面,我们要紧跟市场脉搏,倾听基层呼声,及时响应、调整基层经济活动中的所盼所需。北京市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的举措,可谓深得民心。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登记注册便利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不断推进登记注册流程的简化与提速,让电子营业执照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可以实现“一次都不用跑”,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满意度,也为吸引更多的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
“防患于未然”,对于市场监管工作来说,预防比惩罚更为重要。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行非现场监管,实现了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实时监测。综合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创新实施,有效整合了资源,减少了对企业日常运营的干扰。这种监管模式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还有效防范了市场风险,保障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任何企业或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改正。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推行的轻微免罚政策,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自我纠错的机会,鼓励企业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既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也促进了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今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这句话尤为贴切。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效率与便捷性,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无疑走在了全国前列,为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也应该明白,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持续过程。北京的这一举措,是创新探索之举,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以宽容的眼光,鼓励职能部门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完善优化涉企服务,满足企业与市民的期待,让商事更加活跃,让经济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