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食安怀柔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怀柔区加强食品企业及幼儿园食安监管
怀柔延庆两区开展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工作交流
怀柔区采取三举措保障端午节令食品安全
“两个责任”机制创新——教学相长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4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个责任”机制创新——教学相长也
“2211321”示范引领项目(三)
 

(上接第684期07版)

开设“多维课堂+两员专班” 提质提级“两个责任”

多维课堂,提质赋能。区食药安办通过以点带面、双线结合的形式,参加并组织面向各层级、各群体、各区块的包保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入脑入心、走深走实。选派区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专班成员7人次,参加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在杭州市举办的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培训班、中国市场监管报社在西宁市举办的食品安全新闻宣传及舆情处置培训班、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培训班。让专班业务骨干在专家教授的授课辅导中提升工作认同、掌握基础本领,在全国各地监管干部的思想碰撞中擦出创意火花、学习经验做法,在前往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实践观摩中探索示范举措、明确实现路径。开设面向三级包保干部督导能力提升课堂。由区食药安办聘请高校学者、选派专班成员到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辖区包保干部解读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政策背景、“三清单一承诺”制度内容、季度督导工作要求,并就“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及“食安督App”填报、督导现场问题处置流程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现场示范操作和带教模拟实践。全覆盖、全流程、多轮次的培训课程共计24场,进一步加大了包保干部食品安全知识和督导技能的专业储备,提升了包保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发现问题能力。同时,区食药安办结合辖区特点,分级编制并对应发放“包保督导工作手册”,全面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问题,确保包保督导工作不偏航、不走样。

“两员”专班,提质增效。注重分类分层监督检查。区食药安办按照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特殊食品四类业态,分类编制并对应发放《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相关制度(参考模板)》“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表”“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示例样表,要求企业参考执行,有效推动企业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要求,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行为;在年前组织区内承办年夜饭的53家供餐单位负责人和食品安全员共58人开展培训,解读《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要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检查要点》12个方面内容,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闭卷考试;同时联合区教委、区卫健委、区公安分局、各镇乡街道办事处,组成3个检查组,对全区145所中小学、幼儿园、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学校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督促学校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常识、岗位操作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针对全区总体情况和各市场所累计完成日管控数量、设置食品安全员(总监)数量进行日排名,累计通报18期,有效提高各属地重视程度,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责任;各食品相关业务科室会同各属地市场所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持续引导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截至2023年年底,共计开展市场监管总局第60号令落实情况针对性检查8214家次,其中食品生产者211家次、食品销售者3600家次、餐饮服务提供者3457家次、集中交易市场450家次、特殊食品生产经营者49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0690人次,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违规问题88个,完成问题处置80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份。举办各业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讲座。按照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层级和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特殊食品四类业态,区食药安办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营”在校园活动等活动,强化“五进”宣传,多层次多角度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组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开展分层分类落实主体责任培训,针对《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北京市食品销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指导意见》等文件进行宣贯,针对餐饮领域“北京阳光餐饮”风险管控平台使用进行指导。截至2023年年底,共计举办业务培训讲座15场次,培训800余人次,发放培训手册、宣传资料2000余份,有效促进了“两个责任”协同互通、有机联动。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