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导读
下一版4
 
密云区“错时监管”护航早餐食品安全
提升区域协同:京津冀市场监管合作再上新高度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4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区域协同:京津冀市场监管合作再上新高度

 

□ 张健

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和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联合举办了京津冀市场监管区域协作会议。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次会议深入研究部署京津冀市场监管协同发展的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三地市场监管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始于十年前,是国家应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促进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两翼”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意在疏解北京市中心城区的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雄安新区则被定位为“千年大计”,通过承接北京的非核心功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区域协同发展背后,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经济逻辑。政治上,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经济上,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协同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经济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市场监管的协同合作,可以有效解决跨区域的市场监管难题,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市场监管环境,进一步提升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活力。

在京津冀市场监管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三地实现了7478项标准共享,大大提升了区域内各项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减少了企业在不同区域之间的适应成本,促进了市场一体化发展;其次,三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简化注册登记流程、实施标准协同、加强检验检测认证等举措,推动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加快了通州北三县一体化进程;此外,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通过签订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协同监管、抽检监测和执法协作等协议,有效保障了区域内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是提升公共安全和增强公众信任的重要方面,也是京津冀协同监管的重要方面。三地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多项积极措施,形成了系统化、常态化的协同监管机制。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在33大类食品中抽检了14.1万批次,食品和药品的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9%以上,不仅提高了安全水平,还增强了公众的信任度。跨区域协议有助于加强监管执行和公共健康,通过签署《京津冀食品委托生产延伸监管合作工作计划》,延伸了异地食品委托生产的监管路径,强化了食品安全跨区域风险防范,畅通了风险预警渠道,提高了监管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形成了区域内统一、规范的监管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显著成效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监管能力的信心,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了公众的安全感。此外,跨区域协同监管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其他区域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未来,希望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各个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成功经验和示范,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增长力,以及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