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历经十年,区域一体化程度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尤其在政策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整合、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实现区域内城市间的互补和共赢。十年磨一剑,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从宏伟蓝图走向了深入务实,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特别是在涉及民生的方面,三地联动步伐更加坚定而有力。
为进一步加强区域内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广大师生的餐桌安全,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执法部门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四部门组织开展的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为依托,启动了近期的联合执法行动。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具体实践,更是对“食品安全无小事”的深刻理解和践行,借集体力量,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打造出一张更加严密的“保障网”,让食品安全监管渗透到每一个校园,每一个学生的餐盘中。
行动实施采取“四不两直”的刚性策略,增强了执法效果。所谓“四不”,即不事先通知、不提前报告、不事先立案、不事先受理,以确保执法行动的突击性和真实性;而“两直”则意味着执法人员将直接到现场进行检查,并立即取证,这一做法有效地减少了前置程序,增强了执法的实时性和突发性。在行动中,三地执法队伍分别针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大学校园食堂进行突击检查,从卫生条件、食材采购、加工流程到最终的食品存储,各环节都被严格审查,任何违规的行为都被立案查处,严厉打击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为校园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这次京津冀校园食品安全联合执法行动对校园食堂的卫生和安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更深层次地推动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改善。在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方面,联合执法行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行动的广度和深度保证了检查的全面性,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其次,行动的严格性和高频度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打通了即时反馈路径,有助于学校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最后,通过媒体报道和社会关注,这一行动还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让更多的教育机构和食品供应商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红线永远不能碰触;此外,本行动通过建立一种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强化了学校内部的食品安全责任制,使得食品安全管理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有助于学校形成一个长期的、自我改进的闭环系统,持续提高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京津冀联合执法模式还促进了三地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在提高执法效率的同时,为解决跨区域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这种合作与共享的精神,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更重要的是,联合执法行动提供了一个行政执法联动的试验场,使得三地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区域内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推动京津冀地区市场监管体系的整体优化。
总的来说,这次联合执法行动标志着一个新的起点,既是对过去努力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愿景的展望。京津冀联合执法保食安,不仅能够为本区域内的居民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同时也为全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宝贵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