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寨红杏、佛见喜梨、平谷大桃……当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北京平谷,这片坐落于燕山脚下的土地上,如今又有的新的名片——农业中关村。
本报讯 周怀宗 现代的智慧农业,发达的交通网络,美丽的休闲农场,当新时代的理念和技术和这片古老的热土融合一体,一个不一样的平谷,正以全新的发展路径,诠释着“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的高大尚理念。
新征程 农业高地的再出发
平谷拥有深厚的农耕文明积累,千万年的农耕史,为平谷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尤其是近几十年中,平谷种养殖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南菜北果的新格局。
2020年,一个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的农业发展之路,在平谷渐渐变得清晰。同年7月,北京市政府批复《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首次提出打造农业中关村的理念。
农业中关村是一个以服务国家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建设、服务平谷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为发展定位的新概念。目标是打造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前沿窗口。
新模式 实验室里的食物观
京瓦中心是农业中关村的核心引擎,也是农业中关村建设的起步之地。“京”代表北京,“瓦”代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之所以称为京瓦中心,不仅是因为这里最初引进了众多毕业于瓦赫宁根大学的人才,更是因为这里借鉴了瓦赫宁根大学“农业金三角”的模式,即将科院机构、企业、政府放在同一平台,融合三方力量,共同找到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构建科技创新的新生态。
建立以来,京瓦中心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人才在这里创业。平谷区农业中关村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京瓦中心已经有16家新型研发机构入驻,多个食物领域的头部企业聚集,在大食物观理念的变革中,展现着自己的力量。
新成果 种业突围的自强路
在平谷,禽业是传统的优势产业,数十年发展的历程中,平谷的禽业,在全国禽肉、禽蛋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平谷的禽业中,蛋鸡是最重要的一环,位于平谷峪口镇兴隆庄村的峪口禽业,是世界三大家禽育种公司之一。该公司培育的“京”系列蛋鸡,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50%以上。
2022年,峪口禽业、中国农业大学、思玛特(北京)食品有限公司三家单位联合培育的快大型白羽肉鸡配套系“沃德18”,成为我国第一批通过审定的快大型白羽肉鸡配套系之一,至此,白羽肉鸡产业的命脉真正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中。白羽肉鸡的品种育成,是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中的成就之一,也是北京种业之都建设中的里程碑式成就。
新农人 走出大学的农学生
在平谷区农业农村局,迂莹莹是一位年轻的农业科技干部,她服务于平谷一个特殊的农业项目——博士农场。
博士农场项目启动于2022年4月,是农业中关村实施“金三角”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是一个政府搭台,吸引农业高科技人才入驻创业的新措施。
平谷区为高科技人才提供可选择、能落地的基础场地保障,还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围绕引进落户、住房保障等方面,发布了“平谷人才十条”,汇编形成“博士农场”招商政策。
平谷是农业科研的沃土,多年以来,和众多科研院校、机构合作,大量农业科研单位落户平谷。在未来,更多高科技人才将汇聚这里,成为平谷科创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新产品 技术输出的原产地
京瓦中心拥有众多的示范园,兼具着多种现代农业功能,比如科研、人才培养等,同时,这里还是现代农业技术和成果的输出地。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高规格签署《共同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合作框架协议》,使农业中关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北京市也对农业中关村的建设给予了更多支持,将农业中关村纳入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功能区和北京“两区”建设重点产业园区。
“立足北京,放眼全国,影响世界”,或许这正是农业中关村的真正内涵,一个农业科技创新的基地,一个科创成果转化的平台,一个改变农业生产模式的缘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