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超博览
3上一版  下一版4
 
买菜平台订单激增多家商超积极补充运力
盒马发布《盒区房消费洞察报告》
24小时便利店回归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2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4小时便利店回归
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突破口
 

本报讯 自“夜间经济”的概念提出以来,繁荣夜间消费逐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许多城市的一大发展目标,并在城市GDP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

在国内,夜间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黄金时段”。据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21时至22时电商成交量达到最高峰,22点至次日凌晨1点餐饮外卖的订单量出现明显增长……2021年全年夜间消费达到34.8万亿元,预计2022年突破40万亿元。

夜间经济繁荣之下,曾备受质疑的24小时便利店也大有回暖之势。

近年来,在一系列的通知、指南、措施中,总能看到24小时便利店的“身影”。

2021年,商务部门办公厅等11部门发布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提出重点发展品牌连锁店,支持养老、托育、便利店、药店、家政服务店、美容美发店等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发展无人值守便利店、自助售卖机等智能社区商店,鼓励便利店、药店视情延长营业时间,有条件的可24小时营业。

2022年,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北京市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突出“北京范”“时尚潮”“文化芯”“科技核”,鼓励便利店、药店等视情延长营业时间,有条件的可24小时营业。上海市出台了《激发创新动能 引领时尚潮流 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完善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体系,点亮并建设具有引领性、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24小时活力城市,推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重振上海消费市场。

作为具备高网点密度、极其贴近人们工作和生活场所的零售业态,便利店已然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尤其在打破了营业时间的限制后,无疑会凭借对即时性消费诉求的有效满足,进一步“升级”为都市生活的一大标配,在彰显都市文明、提升城市魅力、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外,刺激夜间消费、把握夜间增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在其所调查的39个城市中,24小时营业比例高于50%的只有18个,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此前,《第一财经》曾对上海某便利店展开调查,发现该便利店在18点至次日早上6点间主要销售盒饭、饮料、酒类和小食,营业额可以占到全天的30.5%。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店夜间的销售情况存在季节差异、南北城市差异、门店类型差异、消费习惯差异、经济水平差异等,与所在区域的“夜间灯光指数”基本呈正相关,但也不能完全保证。不难想象,天气暖和的地方夜间销售情况会比寒冷的地方更好,社区、交通枢纽等热闹的场景夜间销售情况又会比偏僻的场景更好……

便利店网点密度高,且极其贴近人们工作和生活场所,但这也意味着行业竞争大,仅着眼于门店所在区域内的流量“格局”太小、增长有限。打通外卖渠道,无疑能让便利店在投入夜间营业成本的基础上,挣脱地域限制及地域的客群限制,借助外卖平台的流量优势和履约优势,来进一步提升销量。

今年6月,美团外卖启动了“24小时便利店项目”,与之合作的便利店会在线下安装“小黄灯”,同时在线上上线外卖服务。目前,长沙的美宜佳、新佳宜,青岛的有客便利,武汉的美宜佳,成都的见福便利等都已与美团外卖达成合作,安装了“小黄灯”的便利店均可提供24小时外卖服务。此前,罗森中国事业推进总部总经理吉田凉平也曾表示,“即时零售”(外卖)给实体门店带来了很大增量,营业额占到整体的10%左右。或许,这种模式也有望成为便利店用于应对房租、用工等各项成本增长以及同质化竞争下均摊流量减少的有力“武器”。

而在畅想挣脱成本限制的方式时,无人零售又给经营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前期布局无人零售解决方案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据了解,在安装AI摄像头、闸机、货架、货柜等智能IoT设备后,门店就能实现自动化的管控。一方面,无需人工收银、无需人工值守,不仅不用增加夜间人力投入,也能减少日间店员招聘,轻松实现24小时营业。另一方面,门店灯光可根据人流、营业时间等及时调整明暗,节能减排,最大程度控制夜间电费增长。

在上海陆家嘴的wepickAI超市,据其介绍,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系统可对线下门店进行三维重建,轻松识别拿放动作以及拿放商品。如此一来,顾客只需扫码/刷脸进店,挑选完毕直接出店就能自动结算,即使外包装极为相似也能被准确区分。而得益于自动结算、远程管控、缺货提醒等数智化能力,相较传统便利店,wepickAI超市至少能节省50%的人力。

如果说,政策的大力支持给便利店的24小时营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新模式、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便赋予了便利店得以抓住外部环境变化机遇、轻松实现24小时营业、挖掘夜间增量业绩的能力。

不难预见,不远的将来,越来越多24小时便利店会出现在社区、街角、交通枢纽、办公大楼、园区……从提供消费服务的便利店,演变为都市群体的能量“充电站”与精神“庇护所”,并在每个深夜亮起一盏盏灯,静静等候、温暖每位夜归人。(中国经营网)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