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市场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一轮“猪周期”酝酿中
锻造科技创新引擎 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
构建新型供应链体系 确保首都食品供应安全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2年6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新型供应链体系 确保首都食品供应安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大势和我国新发展格局,首农食品集团如何进一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保障体系?

王国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集团按照统一部署,加快构建“控两端、带一链、三共享”新型供应链体系,形成覆盖北京、服务首都的农产品流通和应急保障体系。

建设运营“首农大厨房”。按照整合“自有产品+外部产品”和整合“客户+物流+渠道”的思路,整合集团13个京内物流园区、200余万平方米全温层仓储资源、2000余辆配送车辆,吸引集聚集团内外、京内京外、国内国外的优质产品。目前,服务机关团体、连锁餐饮、军队、医院等B端客户1200余家。

构建“1+3+N”物流体系。集团实施《“十四五”时期物流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自有用地,加快构建“1+3+N”物流体系。其中,“1”即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已于2021年12月28日启动试运营,成为北京“十四五”时期首个投入运营的综合性一级批发市场;“3”即分布于北京市东部、北部、南部的三大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包括朝阳区黑庄户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昌平区南口综合物流园区、大兴区粮油食品应急保障中心;“N”即广泛覆盖城市配送末端的集团所属的200多个三级物流节点。

建设“三道安全保障圈”。集团通过深化供应链对接协作,强化上下游联动,构建沿北京六环的“1小时生活保障圈”、沿京津冀的“3小时应急保障圈”和沿环渤海的“6小时应急响应圈”——“三道首都食品安全保障圈”,形成京内外快速反应、京津冀积极响应、环渤海合理布局、东北华中“应急吸虹”的应急保障体系,切实担负起首都食品供应服务保障的核心主体责任。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