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维护首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食物安全,一直是首农食品集团坚守的职责和发展的目标,时刻肩负着“首都食品供应服务保障重要载体,首都食品安全行业表率,首都食品产业发展核心主体”的重要责任。
首农食品集团集食品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于一体,已建成贯穿育种、种植养殖、产品加工、贸易流通、终端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涵盖乳业、粮食、油脂、肉类和水产品、糖酒和副食调味品等品类,拥有一系列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中华老字号和知名品牌。目前,集团持有13个中华老字号、20个北京老字号、15个中国驰名商标、24个北京著名商标,被首都群众亲切地称为“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站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统筹大食物安全观的高度,首农食品集团多措并举、全方位践行粮食安全战略,保障食物安全供给。
首农食品集团拥有双河农场40余万亩耕地资源。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抓好粮食安全生产,推动农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首农食品集团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国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首农食品集团重组以来,依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双河农场4 0余万亩优质耕地资源,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三大品种,特别是2022年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豆扩种一倍以上,打造北京市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商品粮应急保障基地。另外,在北京市政府主导下,集团已全面接管天津清河农场5.6万亩土地,启动农场总体规划,主要用于粮食生产,提高北京粮食自给率。种植方面,进一步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全面抓好粮食安全生产,推动农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提高农田产量。集团在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同时,对水田和旱田分别制定了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规程,并加以推广。
改善作物品质。集团加强优质作物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及推广,充分发挥农场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拓宽改善作物品质的方法和途径。
提升经济效益。开展集中设施育秧和无人插秧机的应用、提升水田整平地水平、不断提高育秧质量和插秧质量,降低育秧和插秧的用工成本。
落实耕地保护。一方面实施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耕地保护补贴政策;另一方面加大旱田深松、减肥减药、畜禽粪便处理应用、有机生物菌肥施用等技术推广的规模、力度和水平,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长年定点监测。
提升科学储粮。持续加大仓储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广应用机械通风、惰性粉防护、空调及内环流控温、环流熏蒸、“双低”密闭储藏等新技术;推进智能化粮库建设,将智能传感、通信、计算机、射频识别、自动控制和专家决策等技术手段应用于储粮管理,基本实现了粮油仓储业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