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徐英波 有荤有素,营养搭配,饺子稀饭,老年口味……海淀区田村路街道王致和社区的“老年餐桌”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特别推出了暖心服务——每天中午准时为老人送餐上门,这项志愿活动已经持续了两年多。
上午10时,社区这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炖肉的香味就扑鼻而来。“这是提前为明天炖的肉皮冻,今天给老人们准备的菜是木须肉和红烧豆腐,昨天包的饺子,每天都不重样。”掌勺的“大厨”王师傅说。
王师傅是社区志愿者,每天9时,他和另外三位志愿者准时来到社区,给厨具餐具消毒、择菜洗菜、炖肉、焖饭……11时,菜准时出锅,饭也焖得刚刚好,装到餐具里,然后再挨家送餐上门。据王致和社区居委会主任高秋华介绍,60岁以上的老人约占社区人口的三分之一,不少高龄老人为午饭如何吃发愁。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开始统计无法正常吃上午饭的老人数量,同时商量着将社区的一间活动室改造成小厨房。最终,在街道的支持和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2018年年底,老年餐桌开张了。“刚开始时,老人们是来这个小厨房一起吃饭的,后来为了防疫安全,老人们不能聚在一起了,但老年餐桌不能停呀,我们就给老人送餐上门。这一送,不知不觉就已经两年多了……”王师傅感叹着。
11时10分,83岁的王大妈像往常一样按时拿到了自己的午饭。“社区不光解决了我们吃饭的大问题,还特别照顾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每天的菜都不重样。在这样的社区生活,我感到特幸福。”王大妈喜滋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