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首都餐饮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打造良性“互联网+食品餐饮业”安全生态
西城区老字号外卖封签守护“舌尖安全”
海淀区王致和社区为老人送餐上门
顺义区设37家老年餐桌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2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卖封签 平台自律
打造良性“互联网+食品餐饮业”安全生态

 

本报讯 李雪钦 如今,点外卖已成为不少人解决吃饭问题的重要选项。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最近全国多地施行相关规定,要求外卖包装必须进行封签处理。专家认为,封签是外卖行业精细化治理的有益举措,能有效避免配送过程中外部因素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外卖经济越来越红火

下班路上点个外卖,设置好配送时间,到家就能收到热乎的晚饭,这是北京市海淀区上班族刘女士经常做的事情。“上了一天班挺累的,回到家也比较晚,选择这种就餐方式省时省力。”刘女士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同比增长29.9%。

专家认为,外卖拓展了餐饮企业的商圈半径,创造了新的餐饮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餐饮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尤其是在防疫期间,网上餐饮外卖业务迅速增长,对拉动餐饮行业复苏、提振整体消费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餐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外卖+老字号”“外卖+星级酒店”“外卖+火锅”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餐饮产品的不断标准化、锁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外卖的生态边界扩大,成为餐饮行业发展的新动能。消费者习惯养成和餐饮商户加速线上化,也让外卖产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消费场景将更加多元化,消费品类也将更加多样化。

点得放心,吃得安心

外卖行业在蓬勃兴起的同时,也存在着送餐过程“最后一公里”被污染等食品安全隐患。

最近刘女士发现,外卖包装袋口多了封签,上面印有“请确认封签完好再签收”的提醒。“外卖有了封签,点得放心,吃得安心。”她说。

原来,近期多地采取措施保障外卖食品安全。4月1日起,北京市实施《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外送食品打包应使用开启后无法复原的封签或一次性外包装袋,在配送过程中配送员不应打开食品外包装,发生食品污染应终止配送等。

有专家表示,对于外卖行业,封签首要作用是安全,能够检验在出餐到送达期间是否有人动过外卖,一旦出现问题,帮助确认食品安全责任。其次,封签可以让外卖配送流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外卖包装封签的使用对商家、消费者、骑手来说各有益处,应该成为整个外卖行业的标配。”业内人士认为,封签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日常饮食安全和消费信心,也是餐饮市场有序发展、外卖行业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

除了封签,外卖行业还应该确保全链条食品安全。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有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没有任何餐饮卫生资质甚至经营许可证,却利用外卖平台的审核漏洞违法经营。

“整治外卖乱象,必须线上线下一起发力,特别是要激活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自律监管职责。”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规范网络餐饮服务,必须抓住外卖平台这个“牛鼻子”,通过平台监管入网商家。

日前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明确,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经营者未依法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等,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当与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

如何实现对外卖食品的全链条监管?专家建议,在商家准入环节,外卖平台要落实审查责任,确保入网商家具有实体经营门店的资格,消灭“黑作坊”;在生产环节,平台要加强抽查检测,确保线上线下餐饮服务同标同质,严查“双重标准”;在配送环节,平台要确保送餐人员个人卫生,容器、餐具、包装等无毒、清洁,严控“配送污染”。

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是餐饮企业的底线。既要发挥平台企业作用,鼓励外卖餐饮企业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行动,也应完善消费者评价、投诉和维权机制。外卖平台、商家、消费者、监管部门要联动起来,共同打造良性的“互联网+食品餐饮业”安全生态。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