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的销售历来对零售企业最为重要,刚刚过去的壬寅年春节期间商超企业实际销售情况如何?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采购委对全国56家商超企业开展了2022年春节实际销售数据调查工作。调查显示,春节实际销售整体好于预期。
销售高峰起始时间延后。大多数零售企业从1月21日(农历腊月十九)才开始陆续进入销售高峰,最晚开始的是除夕当天才进入销售高峰。疫情、就地过年政策、地方风俗对春节销售高峰起始时间均有影响。
销售高峰持续天数基本不变。多数零售企业销售高峰在5~15天之间,其中有4家企业超过21天。节前宣传、店内布置、商品结构、服务及营销方案等方面对销售高峰持续天数起关键作用。
2022年春节实际销售基本符合预期。20个大分类实际销售各商品分类表现不一,和预期相比差距较大的品类中,超出预期的主要有水产、酒类、休闲食品、冷冻食品等分类,不如预期的主要有肉禽等分类。
鲜活水产、冰鲜水产、称重冷冻水产、速冻水产表现最好,销售同比2021年增长20%以上的有15家,增长15%~20%的有4家,增长10%~15%的有9家,增长5%~10%的有6家,增长5%以内的有13家,只有9家同比下降。虽然进口水产受疫情影响,但是国产冷冻水产在标识、品相、包装方面大幅提升,加上淡水活鲜品种丰富、消费者健康消费观念的逐步树立,所以水产类销售表现良好。
白酒、啤酒、红酒表现良好,销售同比2021年增长20%以上的有10家,增长15%~20%的有5家,增长10%~15%的有8家,增长5%~10%的有9家,增长5%以内的有11家,只有13家同比下降。春节期间聚会、走亲访友都是酒类商品的消费场景,加上消费者对中高端酒类的需求提升,备货充足,促成了酒类销售提升。
坚果炒货、果脯蜜饯、肉干等表现良好,销售同比2021年增长20%以上的有6家,增长15%~20%的有5家,增长10%~15%的有9家,增长5%~10%的有15家,增长5%以内的有8家,只有13家同比下降。休闲食品一向是春节期间的重点商品,且自带健康标签,深受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散称、礼盒、团购各方面销售都不错。
速冻面点、速冻料理含炸货、涮货等表现良好,销售同比2021年增长20%以上的有12家,增长15%~20%的有3家,增长10%~15%的有5家,增长5%~10%的有9家,增长5%以内的有11家,只有16家同比下降。春节期间饺子、汤圆消费量大,各品牌口味品种多,另外,有在家吃火锅习惯的消费者在增加,也促进了冷冻食品的销售增长。
豆腐、豆浆、豆制品深加工表现良好,销售同比2021年增长20%以上的有3家,增长15%~20%的有4家,增长10%~15%的有6家,增长5%~10%的有6家,增长5%以内的有20家,只有17家同比下降。豆制品本身自带健康标签,符合大部分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另外,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自己加工豆制品,质量和数量都有保障。
鲜蛋、加工蛋品的表现不错,销售同比2021年增长20%以上的有6家,增长15%~20%的有3家,增长10%~15%的有6家,增长5%~10%的有10家,增长5%以内的有12家,只有19家同比下降。蛋品类一向销售稳定,春节前后我国部分地区有降雪,对物流运输产生了不利影响,对零售企业备货是个考验,供应链基础扎实的零售企业才能保证品种齐全。
饼干、曲奇、派类、冲调食品等的表现也不错,销售同比2021年增长20%以上的有4家,增长15%~20%的有7家,增长10%~15%的有5家,增长5%~10%的有8家,增长5%以内的有12家,只有20家同比下降。新品引进和备货数量是决定方便食品销售的关键因素,同比下降的企业大多是因为缺货和新品引进不足。
主食加工、散装肉制品、熟食加工、小菜、配菜的表现基本符合预期,销售同比2021年增长20%以上的有7家,增长15%~20%的有1家,增长10%~15%的有6家,增长5%~10%的有7家,增长5%以内的有13家,有22家同比下降。熟食类商品是零售企业的新护城河,以往大多以联营为主,受联营商制约,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自产自营,加工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猪、牛、羊、禽、其他肉类,速冻禽类、速冻肉类的表现大大低于预期,销售同比2021年下降20%以上的有12家,下降15%~20%的有1家,下降10%~15%的有10家,下降5%~10%的有5家,下降5%以内的有8家,有20家同比增长。肉禽类今年春节表现不如去年,主要原因是猪肉售价同比去年下降50%左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