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首都餐饮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全力推进临街餐厅暖心驿站建设
本市老字号餐馆上线“国庆面”
厨余垃圾分类不合格运输单位可拒收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1年10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居民单位厨余垃圾运输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
厨余垃圾分类不合格运输单位可拒收

 

本报讯 王天淇 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对《北京市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收集运输服务合同》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北京市非居民单位厨余垃圾运输服务合同》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此次示范文本修订,扩大了合同的适用范围,并要求收集容器上安装身份识别标签,对身份识别不明、垃圾分类不合格的,运输单位可以拒收。

据悉,此次运输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修订,适用范围从原有的餐饮服务单位扩大至所有产生厨余垃圾的非居民单位。

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除居民家庭以外的厨余垃圾产生单位,即非居民厨余垃圾产生单位(简称非居民单位),分为经营性非居民单位和非经营性非居民单位。

对费用计算和缴费方式,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费用计算以运输单位运输车辆的称重记录为准,也可按标准收集容器的容积折算重量(120升标准收集容器折算重量110公斤),收集不满半个标准容器的,按半个标准容器记录;收集超过半个标准容器、不满一个标准容器的,按一个标准容器记录。计费周期可选择月、季、半年、年。

此次征求意见的示范文本还对非居民单位和运输单位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例如,对非居民单位,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提出,非居民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与运输单位对接厨余垃圾运输工作,并将厨余垃圾按合同约定的时间送至交接地点,每次运输完毕后将收集容器归位至专门存放地点。非居民单位的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在交接过程中出现无法识别身份的,应当停止使用。

对运输单位,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提出,运输单位负责在非居民单位的收集容器上安装身份识别标签,喷涂身份识别码。运输单位发现非居民单位的厨余垃圾收集容器中有无身份的收集容器时,应当及时提醒,并停止运输无身份收集容器内的厨余垃圾。运输单位发现非居民单位厨余垃圾分类不合格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要求非居民单位整改,未完成整改时运输单位有权停止运输,整改完成后应当及时恢复运输。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