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推动食品基础安全和高水平治理
创新监管方式 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科普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1年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生吉萍:
创新监管方式 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科普

 

加强消费者的教育与沟通,降低“物美价廉”的期望,使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合理的价格,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通过消费者的科普教育,让消费者树立合理的、科学的食品安全意识。特别要注重培养下一代的消费者,也就是下一代的中国国民,使他们不仅能够吃到好的产品,而且他们对食品的诉求也是健康的、合理的。这样,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就更有了基础和保障。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食品产业积极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探索推动食品安全高水平治理,确保食品能够安全地服务百姓、服务健康。如何将“四个最严”标准与当下的食品安全问题相结合?关键在于三点:

一是制订与国际接轨的最严谨的标准。目前,我们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以我国出口给欧盟的食品安全情况为例,2020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 RASFF)通报3432起食品违例信息,其中RASFF对华通报食品违例信息132起,占同期欧盟RASFF通报量的3.85%。拒绝入境通报63起、警告通报36起、注意信息通报22起、后续信息警告11起。分析被RASFF通报的原因发现,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超标、转基因及致病微生物污染问题是制约我国2020年食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我国出口商和加工企业应高度重视上类危害物的检测、规范操作。因此,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非常重要。在执行的过程中,食品安全标准如果把握不严、执行不准,在出口方面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是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农业生产到食品加工、流通、销售、出口等多个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具有影响因素多而复杂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更好的监管,需要创新监管模式。首先,调整监管思路。如果在执行监管方面能够换一个角度,多注重服务,少一些高高在上的“官气”,管理者与被监管对象协调关系中,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监管效果。其次,利用新技术,实现寻“数”监管。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下用现代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将传统监管替代为“循数监管”,可以克服监管效率低、人员多、对象不服从等现象,相比传统方式更便捷和客观。最后,监管重点前移,变过去的事后监管为事前、事中监管。这样可以构建综合多因素的多维关联性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及食品安全风险分级数据编码字典,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向“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风险分级评价预警模型,在最大范围内有效防控风险,加强食品安全治理,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总之,结合我们的一些研究,我认为在未来的监管中,运用新技术以及新的服务理念,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提高高水平治理方面将会展现更好的效果。

三是引入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科普。作为大学来说,可以通过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科普的形式来服务社会。一方面,相关专业的大学老师可以通过讲课、报告、书籍或者其他形式,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提供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服务。另一方面,向消费者进行科普宣传。因为消费者的期待关系到农业和食品产业能否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影响到消费者满意度,进而影响到消费者的幸福感。如果消费者的期待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也会影响食品产业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采取不合理的手段,如漂白馒头、熏白银耳等。

还有一种消费者教育称之为消费引导。在国际上,有多个“成功”的案例。如日本大米。日本为火山活动频繁地区,土壤中铅、镉等重金属含量较高,加上土壤偏酸性,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吸收,所以日本大米中的镉含量高。为了使大米在镉含量方面达标,日本食品安全标准设置镉含量为0.4mg/kg,比欧盟标准和中国标准高出一倍。但是,日本的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不断提升日本民族自信,减少对本国食物安全风险担忧,日本百姓认为日本大米是世界上最好的大米,就连某些中国人也这样认为,其实这是日本对国民教育和消费引导的结果。

作为中国最早的有机食品检查员之一,好多人问:“听说有机食品是假的,你吃不吃?”我的回答都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选择有机食品。”因为有机食品的生产环境、农药残留、安全管理等方面要求更严格,如果违规惩罚也很重,所以食品安全风险更低。

要注意加强消费者的教育与沟通,降低“物美价廉”的期望,使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合理的价格,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通过消费者的科普教育,让消费者树立合理的、科学的食品安全意识。特别要注重培养下一代的消费者,也就是下一代的中国国民,使他们不仅能够吃到好的产品,而且他们对食品的诉求也是健康的、合理的,这样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就更有了基础和保障。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