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长治久安的资本支持。而高质量的资本需要有高质量的安全作为前提,发展带来安全,安全能为发展提供基础。
食品安全的讨论不仅仅跨学科,同时跨领域。在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时需要先回到基础理论。
食品安全的理论基础究竟何在?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理论界率先提出“生命政治”这一概念,“生命政治”是强调政治权力在调控人的素质中的作用,健康和安全不仅仅关乎个体的权利,更是国家能够继存在和发展的秩序基础。健康不仅仅是个人价值,也是国家富强的内生要素。对一个国家而言,要严格把关食品方面的任何安全隐患,因为食品安全是为国家持续增长提供人力的资本。如果吃都吃不好,抵抗力偏弱,导致疾病肆虐,这一定是国家动荡和衰败的开始,像欧洲很多大的文明一夜之间衰败,都是跟黑死病或其他一些疾病肆虐有关,甚至发生大规模的政治骚乱和社会动荡。
我国法律强调最严格的监管,尤其是企业的自我规制。2009年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和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最大的亮点就是自我规制。监管部门通过抽检、“飞行检查,通过重点的风险监测来要求企业按照标准化来做,从而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
建立长效的安全机制,一个安全的社会就是靠标准支撑的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面讲了标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手段,是以标准体系为核心建立评估、实施、监测、交流的长效的安全机制。2015年《食品安全法》体现了十八世纪以来世界在公众治理的领域中一些最基本的治理手段和技术手段,而且结合得很好。
后疫情时代如何高水平治理食品安全?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长治久安的资本支持。而高质量的资本需要有高质量的安全作为前提,发展带来安全,安全能为发展提供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一些问题发生。而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就是食品产业,因为食品是最实体的,成本越高,就有可能放弃安全标准去追求利润。中国中低收入人群中从事食品工作人群更多,在后疫情时代没有社会安全保障机制,以安全发展贡献食品非常难,需要国家更好地监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