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食品科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科学家发现控制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基因
启动高蛋白玉米新品种培育
吃小龙虾“吃”出一项新专利
填补重金属高灵敏速测技术空白
高品质花生蛋白及素肉生产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小龙虾“吃”出一项新专利

 

吃剩的龙虾壳居然可以“变废为宝”?记者日前从长沙理工大学获悉,该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博士团队通过吃小龙虾“吃”出了一项新专利。

去年6月的一个夜晚,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吕松涛教授和团队师生在结束了一天紧张的科研学习后,相约去学校东门吃夜宵。小龙虾是大家的“最爱”,席间吕松涛忽然抛出问题:“龙虾壳经过200℃以上的高温油爆后还能完好无损,说明其耐高温性能相当不错,如果把它用到基质沥青里面是不是能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呢?”

就这样,团队成员夏诚东博士带着郭燕鹏、胡隆两名硕士开始了将龙虾壳“变废为宝”的旅程:首先将经过清洗、去油、烘干处理的龙虾壳进行研磨,得到粒径≤0.15mm的粉末,然后将其加入加热融化后的基质沥青,并经充分搅拌后得到龙虾壳粉改性沥青。大量反复的试验检测证明,掺入龙虾壳粉可以有效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

目前,团队的这一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中科院一区期刊,影响影子IF:6.395)《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表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所开发的道路新材料龙虾壳生物沥青(bio-asphalt)对于提升传统路面材料性能、减少生物废料对环境的污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使看似没有关联的学科——生物学和食品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得到了一次完美的结合。

(辑)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