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食品科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科学家发现控制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基因
启动高蛋白玉米新品种培育
吃小龙虾“吃”出一项新专利
填补重金属高灵敏速测技术空白
高品质花生蛋白及素肉生产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农业科学院
填补重金属高灵敏速测技术空白

 

本报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光化学发生(紫外蒸气发生)过程中介质阻挡放电气相富集的原子/分子机理,为进一步实现重金属的现场、快速、准确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分析化学》。

据论文作者毛雪飞介绍,重金属快速检测是农业环境、农产品、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的重大需求,其中紫外蒸气发生技术无需使用有害化学试剂,是一种绿色、高效、易于现场化的进样手段,但是分析灵敏度低的问题始终困扰着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因此,如何简单、快捷、高效地提高紫外蒸气发生的分析灵敏度,一直是国际上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

该研究首次将介质阻挡放电预富集技术用于紫外蒸气发生,揭示了分析过程中硒元素的发生、传输和富集机理,有效解决了紫外蒸气发生技术分析灵敏度差的难题,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和理论基础,开辟了一个绿色、高效、灵敏检测重金属的新方向。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