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喜欠
岁月匆匆,月近中秋。看到五花八门的月饼在集市上“招摇”,忽然忆起奶奶做的枣花儿了!
奶奶清瘦,小脚,阔腿儿的裤子、深蓝的大襟儿袄总是干净、得体。对孙儿辈慈祥、和气,她的巧手在方圆几里是出了名的。平日里,大姑娘、小媳妇儿扎花绣朵儿剪窗花儿,总爱请教奶奶。做枣花儿,更是奶奶的绝活儿。
家里孩子多,靠爸爸一人上班养活,日子过得贫苦。奶奶平时极为节俭,可每到中秋,总会破例奢侈一次:早早发一瓷盆的白面,买来香甜的红枣。过节这天,不等大人催促,姊妹几个就早早起床了,雀儿般团团围在奶奶身边,瞪大眼珠看她做枣花。我们心里,奶奶就是魔法师,一团白面、一双筷子,一把剪刀,一把干净的梳子,一个纳鞋用的线锥。奶奶可以神奇地变幻出讨人喜欢的各种动物、各种蔬果:小鸟,乌龟,小蛇,小白兔,小金鱼,茄子,桃子,葡萄……只见她把面揪成小剂,里面塞上红枣,一双粗糙的手灵巧地揉搓出小鸟的身体和脑瓜,剪刀在小鸟身体两侧一挥,拇指、食指轻捏,小鸟就有了灵动的双翅;用剪刀将面团剪出分叉,再用梳子轻轻一压,就成了小金鱼漂亮、飘逸的大尾巴;白白胖胖、诱人馋涎的桃子中间的沟痕自然是筷子的神功;小白兔的眼睛要用线锥去点,然后塞上豇豆……白白软软的面团在奶奶的手里有了灵气,有了生命!每次都看得我们眼睛发直。
枣花做好,要放到蒸笼去蒸。我们这群馋猫则围着蒸笼蹲着,手托腮帮看笼缝处冒出的缕缕蒸汽,时不时跑到房内去瞅那只老式的钟表,巴巴地盼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笼盖掀开,看着蒸汽中若隐若现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玩意儿,我们心里都急得长出手来。等不得放凉,兄妹几个就迫不及待去抢自己早已相中的枣花儿,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每逢此时,奶奶不急、不恼,总是笑着,劝解、调停。还吩咐我们拿些枣花儿给东东呀、兰子呀平日要好的伙伴儿送去,看我们嘟着小嘴不乐意,她总会蹲下身,抚摸着我们的脑瓜儿:“去吧,不要太小气啦,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呢!”
拿到自己中意的枣花,都舍不得马上吃掉,得意洋洋捧在手里欣赏半天,然后满街跑着和伙伴攀比,向朋友炫耀,看到伙伴们艳羡甚至嫉妒的眼神儿,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晚上做梦也会笑醒。
如今又逢中秋,自己已为人妻、为人母,奶奶也已辞世经年。虽然过节的美食琳琅满目,但儿时的枣花却踪影难觅。唯有天边这轮圆月,勾起心中最美的记忆,唤起对逝去的亲人最最深切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