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付凯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重心下移、监管力量下沉,在机制上破解食药监管“最后一公里”难题,按照市局党组方案要求,今年以来,门头沟区食药监局牢牢把握辖区功能定位,体系化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各项工作,织紧织密织牢食药安全“保护网”。
为确保“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落实到位,区食药局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四个体系”实现认识到位、行动到位、措施到位。一是构建组织体系,打造助推“强引擎”。局党组在各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细化措施和指标,专门制定区局实施方案,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桂敏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真正实现“一把手”亲自挂帅出征;5月11日专门召开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工作会,向各部门负责人传达部署此项工作。二是构建响应体系,见行见效“见真章”。每名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至少联系一个镇街食品药品监管所,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每周“报到”不少于1次,专题调研每月不少于1天,每年蹲点调研不少于1次、时间不少于3天。带着问题下去、解决问题回来,对于当场能解决的要即时迅速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要跟进协调解决,一时协调解决不了的要上报平台解决,直至把问题解决。三是构建网络体系,建设信息“立交桥”。“报到”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班子成员形成问题台账,分解责任到人,倒排时间表,统筹协调区局、属地政府及食药安委成员单位的资源,充分利用市局办公OA系统中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版块,学习兄弟区局典型问题办理经验,及时录入基层问题,争取市局强有力的支持,实现信息传递四通八达。四是构建考核体系,用好评价“指挥棒”。严格执行周汇总、月督查、季通报、年考核制度,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纳入监督执纪必查项,畅通失职问责渠道,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将督查考评情况与年度考核结果相结合,形成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目前区食药局班子成员通过实地走访、会议座谈、参与执法等方式,已经完成首次“报到”,各镇街食药所实现100%全覆盖,掌握的问题涵盖行政审批、执法办案、监测点联络站建设、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等方面,下一步区局将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报到”频次,丰富主题和内涵,牢牢盯住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各类风险隐患,全力支持和服务基层食药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