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怎样拯救被骗术“围猎”的老人们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8年工作计划
煎饼馃子需要什么样的“标准”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煎饼馃子需要什么样的“标准”

 

□ 陈广江

近日,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成立“煎饼馃子分会”的消息引发关注。煎饼馃子分会会长宋冠鸣表示,他们将制定团体标准,让更多从业者有标可依,按标作业。针对行业现状,宋冠鸣表示,市面上不少加了火腿、辽参等五花八门配料的煎饼馃子并不正宗,天津本地人基本上都不会买。

正宗天津煎饼馃子到底啥样?这位分会长通过查阅一摞摞泛黄的史料给出了答案,但对此“吃货”们并不买账。加个火腿就是山寨货了?难道舌尖上“用嘴投票”的权利也要被打上“不正宗”的标签?如果正宗的主要限于本地人消费,外地人多数选择“不正宗”的,制定此标准岂不有落人口舌的“排外”之嫌?

给小吃定标准,天津不是第一个。此前,河南烩面、兰州拉面、扬州炒饭、西安肉夹馍等小吃都有了统一官方标准,有的甚至细到肉丝切几厘米。即使这些标准不具强制性,但仍让人感觉怪怪的。正所谓众口难调,饮食口味天然具有多样性,无论相关政府部门还是行业协会,都不可对其强行规范统一,而应顺势而为。

正宗不正宗,消费者说了算,更要让时间去检验。事实上,地方小吃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不断创新风味和样式,征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消费者刁钻的嘴。死守老黄历,很可能适得其反。要知道,煎饼馃子之类的小吃是从业门槛低、竞争激烈的行业,属于典型的微观经济,非市场因素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的介入,可以说弊远大于利。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减少对微观经济直接干预”,这句话不只是说给政府的,还说给那些政府保持千丝万缕联系的行业协会。近些年,行业协会乱象丛生,强迫企业入会或通过评选等名目强制收费的行为屡禁不止,饱受诟病。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某些协会对微观市场的干预行为值得警惕。

该分会会长称,煎饼摊主入会第一年免费,之后需交费,副会长单位500元一年,会员单位300元一年。据初步统计,天津有2000多家煎饼馃子摊,一年总产值不低于5亿元,再加上部分外地摊主及评选活动,一年“创收额”不是小数。羊毛出在羊身上,成立“煎饼馃子分会”的指向一目了然。此外,对那些不愿入会的摊主而言,好好的生意做着,只因为不愿意被“薅羊毛”,就要被贴上“不正宗”标签,甚至影响销售,这公平吗?

如果说,天津煎饼馃子必须有个“标准”的话,无疑是底线标准,即确保安全卫生、诚信守法经营。在此基础上,大家公平竞争,让市场的力量说话。市场活起来,经营者投各地消费者所好,小吃才可能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部分大企业可以制定自己的品牌标准,但不能强加于人,这才是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该干且能干好的事。相反,为一种地方小吃制定所谓“正宗标准”,只是不该干也干不好的事。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