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梳理中发现,一些产品早在几年前就曾因非法添加问题而被曝光。如标称有国食健字批准文号的蚁力神牌鸣琪胶囊、挺靓牌减肥胶囊、思路雅牌靓丽胶囊等。尽管其名称可以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查询到,但生产企业其实与国家食药监总局注册登记的该产品生产企业并不相符。
“保健食品的非法添加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现象。”健道康元(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全金指出,一些企业把产品宣传成了“神药”,为了达到宣传效果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对整个行业而言,这种行为是一种伤害。”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也指出,保健食品产业经营企业众多,大部分企业特别是规模型企业能做到自律规范经营。但是部分中小企业诚信意识淡薄,违法生产营销、虚假夸大宣传等,直接破坏了保健食品的整体信誉。同时,一些普通食品违法添加药物成分、功能声称等,也使保健食品“躺枪”,让老百姓误解,造成金钱的浪费及疾病的延误治疗,尤其是一些假冒产品对正规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以前,大家认为效果好就是好保健品,现在意识到安全更重要。如果有很明显的效果,那就是药了。”在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看来,非法添加比非法会销的性质更恶劣,因为添加的药物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无异于“下毒”。
王大宏指出,随着2013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展开打击保健食品“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专项行动以来,非法添加已不是行业的主要问题,但仍要严厉打击。治理非法添加行为,不仅仅是行政管理上的问题,下架、罚款等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有最严格的行规和最严厉的法律才能震慑住企业,让企业不敢违、不能违。除了司法上的制裁,还应当在行业里设立黑名单制度,让有违法行为的企业被行业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