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及其防控对策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全力打造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基地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
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及其防控对策

 

11月19日下午,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专题论坛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出席并发言。他表示,食品的安全问题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都有发生。他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环境污染如何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以及防控对策。

首先,他介绍了食品与水之间的关系。食品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健康,既是公共层面的一些安全问题,同时也涉及到经济贸易的一些问题。食又以水为先,食品对人重要,水应该说对人更重要。另外,水也是食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食品加工工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此外,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饮用水是食品安全的基本因素。水是食品安全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食品安全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从原材料到加工工艺,干净卫生的环境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污染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农产品等食品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其次,侯立安讲到了关于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一些危害现状。一是水污染影响食品的安全。地表水污染突出;水体呈现污染物复合、污染过程复合以及污染效应复合的复合污染特征;水体中新型污染物多种多样,新兴环境微量有机污染物(如抗生素、藻毒素、激素、个人护理品等)先后在污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中检出。二是大气污染影响食品安全。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人体: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伤害;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吸入污染的空气后增加患病风险。三是土壤污染也影响食品安全。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据统计,中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一成,却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中国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严重地污染了水体和土壤。四是资源约束趋紧影响食品安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水资源对发展的约束越来越明显。人均水资源量少;分布与生产需求不均,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发展需求与水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使得我国城市面临缺水危机;水资源缺乏引发旱灾,威胁粮食安全。五是生态功能退化影响食品安全。生态功能的退化对食品安全、对农作物的生产也有很大的影响。六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影响食品安全。面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任重道远,寻求保障食品安全系统对策是问题解决之道。转变发展模式、推进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再次,侯立安谈了四点防护的对策:一是统筹规划,生态文明引领食品资源的绿色开发,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绿色技术为支撑,推广绿色产业,改“末端治理”为“源头防控”,从源头实现食品的安全保障;二是污染防控,打造食品安全良好环境,加强源头污染物排放管控;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废物综合整治管理;三是强化废物综合整治管理,首先要选用一些优质安全的食材,要经过认证,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要采用绿色环保的食品加工工艺;四是创新驱动,推动食品安全保障技术发展食品的材料没有问题,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强化食品质量监测预警能力,使监测预警工作常态化,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

最后,侯立安表示,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以净为本。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抓手。保障食品安全,既需要政府引导,更需要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广大民众的参与。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