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好水北京
3上一版  下一版4
 
健康水无国际标准 如何喝水更有利健康?
构建海绵城市 2020年北京将实现变雨为宝
你对每天喝的水有多少了解?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海绵城市 2020年北京将实现变雨为宝

 

本报讯 张勇 来自日前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公开消息称,北京提出分目标有序推进现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保护城市生态本底。通州和延庆两区成为首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据了解,北京建设“海绵城市”的总目标是通过增加储水空间,将雨水留下来;通过改造硬质铺装,将雨水渗下去;通过延长汇流路径,将雨水净化好。将北京建成宜居的、充满活力的、缺水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典范,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北京市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的20%面积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的80%面积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州和延庆成为首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通州将结合副中心建设,按照高水平高标准建设要求,建设平原“海绵城市”。延庆将结合世园会建设,按照生态文明新典范建设要求,建设山前“海绵城市”。

在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的北京,留住宝贵的天上来水,让雨水循环利用,一直是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的初衷。截至2015年底,北京已建成城镇雨水利用工程1178处,今年7月19日至20日的暴雨中,全市城镇雨水利用工程雨水利用量达876万立方米。而据测算,今年强降雨期间通过城市森林下渗回补地下水资源的量则达到数亿立方米。

“通过把城市打造成‘海绵’,北京不仅能够实现面对洪水‘收放自如’,还能在充实市政景观的基础上,改善京城生态环境健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表示,“7·20特大暴雨,让北京共形成了33亿立方米水资源,这些‘海绵’还会继续施展身手,将雨水变‘废’为‘宝’。”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