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志宣
“东海碧玉”玉环,源于《太平寰宇记》“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的描述,这里沙滩细腻,绿树掩映,浪花拍打着礁石与碧水蓝天以及黑瓦古建筑一起相映成趣。滨海景观迤逦多情、海山岛有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江岩岛上有候鸟栖息,小舟伏提,水波潋滟......而我难忘的是穿行在鱼乡坎门,总会听到一片此起彼伏、热热闹闹的咚咚嗒嗒的敲鱼面声。敲鱼面是当地的一大美食,与米面或麦面不同,它不是主食,而是一道美味可口的菜。
有幸领略到当地阿满妈敲鱼面的真功夫。上门时,她正在一条一条地刮鱼肉,这是敲鱼面中最费时的活。阿满妈告诉我们,这种花鱼的鱼肉比鳗鱼和红鱼更适合敲鱼面,不仅敲出的鱼面口感软韧,肉泽白皙,且鱼刺极少。为了防止花鱼肚皮上不多的刺混入鱼肉中,阿满妈沿着鱼大骨剔肉。两指宽、一掌长的花鱼,一斤鱼差不多能刮出三两肉来。
鱼肉整理出来后,接着是剁碎。“现在很多人用绞肉机碎鱼肉,还有人干脆用擀面机做鱼面,省力是省力了,但是传统的鱼面味道也没有了。”阿满妈一边说,一边将剁好的鱼肉堆到一边,然后开始敲鱼面。她在桌上铺开一张台布,放上一块椭圆形的大理石砧板,抓一把淀粉摊在砧板上,用棍子碾细,同时在砧板上薄薄地铺上一层。接着撮一块鱼肉团在淀粉上打个滚,然后就开始用棍子敲打起来。在一阵略显沉闷单调的敲击声中,阿满妈手下的鱼肉团不断地延展开来,一个厚肉饼逐渐变成一张细薄透明的鱼皮纸。为了让它的边缘尽量圆满,阿满妈一边敲,一边不停地转动鱼肉饼的方向,将突出的边缘敲进去,将破损的缺角补一下。同时不停地翻转,撒淀粉,避免鱼肉粘在板上破损。当鱼皮细薄的可以印出大理石砧板的花纹,停下敲击,轻轻将棍子转动一下,整张鱼面就被轻松的揭离砧板,整个制作过程不超五分钟。敲鱼面还有一道烘烤的程序,阿满妈架起了煤气灶,在烙锅上薄薄的抹了层菜油。一会儿,锅热了,将鱼面一张张贴在平底锅上,翻动几回,鱼面皮就熟了,散发出烤鱼的清香来,同时泛出熟鱼肉的细白来。
最后,将烙熟的鱼面皮卷起,切成约五毫米的面条状,敲鱼面就成了。“这些鱼面速冻在冰箱里,一年半载都不会变味。烧羹、煮菜放一把,煮粉丝汤羹充当浇头,都特别鲜美。煮制鱼面很简便——烧开沸水,加入鱼面,再撒些芹菜段或末,出锅时再加少许盐和醋,一道清香扑鼻的鱼汤面就上桌了。”阿满妈开心地说。鱼面制作的成品俨然是一种珍贵的艺术品,可以让你既饱口福,更充耳福。
“咚咚......”渔民家中传出一阵阵富有节奏的敲鱼面的声音,蕴含的是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更是一种态度,用耐心等候,敲击来欢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