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5版
同时,罂粟壳添加问题也凸显出,我国在打击食品犯罪及防范药物滥用方面存在短板,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配合食品监督部门,将罂粟壳销售市场纳入毒品犯罪的重点打击领域,打掉“舌尖上的罂粟壳”的源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消费者也应提升健康饮食的意识,一经发现食品中有罂粟壳等,应举报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罂粟壳敲响食安警钟
人们一直最关注的就是食品安全。多年来,从穿山甲到果子狸,从二噁英超标的烧烤到如今再受关注的罂粟壳,食品安全的警钟一再响起,可还是屡屡出问题。中国人爱吃会吃,但饮食安全应该有底线。不管是政府监管者、餐饮企业,还是消费者,哪些可以食用、哪些不能添加、哪些可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都应该明白准确,不能因为“潜规则”而使之含糊过关。“地沟油再便宜也不能用”的观念不仅应成为共识,还得变成实际治理作为、自主选择,否则难免再出现跟罂粟壳类似的“香料”。
从古至今,“民以食为天”绝不是小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党在中国执政,要是连个食品安全都做不好,还长期做不好的话,有人就会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下最大气力抓好。”狠抓且抓好,在寒潮来袭的冬日里,老百姓就不会为“去哪儿喝碗放心羊汤”而顾虑了。
网民的声音
有网民认为,在餐饮食品中添加罂粟壳成分物质屡被曝光但屡禁不止,这背后必然有相应的销售供应渠道,甚至已形成庞大的黑色产业链条。因此,根治食品“鸦片”要除恶务尽,必须顺藤摸瓜,严惩背后的生产和批发商。此外,也需加强监管,一方面要提高执法频率,另一方面要提高违法成本。
暗藏黑色产业链
网民“李春根”认为,客观上,罂粟壳买卖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罂粟是毒品原料,不仅国家禁止种植,连国际间也禁止流通与进出口。那么,这些罂粟壳,又是如何进入国内市场的?既然这已是某些商家的潜规则,那证明这种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有网民表示,从这次通报来看,似乎全是餐饮店,没有一家批发商。严查食品“鸦片”在惩罚餐饮服务企业的同时,还必须顺藤摸瓜,严惩背后的生产和批发商,打掉罂粟壳销售源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网民“薛家明”表示,如今电子商务发达,网上购买罂粟壳的通道增加,要想阻止罂粟壳流向餐桌,必须在流通环节加强监管。
提升违法成本
网民“汶金让”认为,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等违法行为存在三方面原因:主观上,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不顾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非法逐利;外部环境上,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监督管理打击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上,一些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对违法添加行为的认识有误区。
“汶金让”建议,要遏制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这种行为,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这种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人尽皆知;二是要严打食品违法行为,还公众一个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三是要加大处罚力度,让经营者明白,一旦触犯法律红线,便会寸步难行,甚至万劫不复。
网民“张洪泉”建议,监管部门应将食品安全检查日常化,通过抽查、暗访方式进行排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高调处理。同时,要拓宽举报渠道,发动群众力量监督违法行为。
网民“blog醉江南”则建议,要建立食品安全监控制度。督促餐馆建立健全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制度,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调味料和添加剂。此外,必须从严、从重、从快处罚食品安全事件的违法主体,并将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纳入信用体系。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