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解读H5N6禽流感
新《食品安全法》条例的亮点与问题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读H5N6禽流感
本期专家
 

蒋荣猛 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一、背景信息

新年伊始,H5N6禽流感病毒在短短一周内便导致广东省两名患者一死一病危,再度引发公众关注。H5N6到底是什么?它与我们熟知的H5N1禽流感病毒以及H7N9禽流感病毒是何关系?为何全球6例H5N6禽流感患者均出现在我国?公众又该如何防范?

二、专家解读

H5N6是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早在1975年美国的Wisconsin禽类中检测到,之后在1984年的德国、2002年的瑞典和2013年的美国California均有检出。但是,由于没有感染人病例,故而对养殖业以及公共卫生并未造成影响。

首例人感染H5N6病例发生在四川(尽管有不同说法,文献报道多以此为首例)。该病人发病后10天因为严重肺炎死亡。病毒分离序列分析显示H5N6早在数月前已经存在。之后浙江和江苏在2013年采集的活禽市场环境样本中分离到该病毒,广东于2014年在鸭身上分离到该病毒。很快,老挝、越南分别报告2起和7起家禽暴发H5N6禽流感。2014年10月,中国在家禽或环境样本中通报24份阳性报告,样本来自包括黑龙江到西藏的12个省市区。这提示,H5N6禽流感病毒已经在东南亚广泛存在。

但此时的H5N6已非上世纪70年代的H5N6了。就跟2009年的甲型H1N1并非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元凶一样,虽然还叫H1N1,但却是三重组的新病毒。

三、专家建议

虽然H5N6是个新病毒,但由于其引起的临床症状和H5N1、H7N9等并无明显差别,而且也还没有人传人迹象,如果早期发现给予抗病毒治疗(如发病后48小时内),应该有不错的预后。如果不能做到的话,那么就会从单纯的发热、头痛、咽痛、咳嗽进展至重症肺炎(化验可见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感染性休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死亡。

目前中国发现报告的6例均为散发病例,都有活禽或活禽所处环境的暴露史,因此,医务人员对流感样病例要询问发病前两周内是否有活禽接触史,如果有流感快速检测试剂做一下快速检测就更好了。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