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饮品世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健康化与场景创新成发展关键
版面导航     
 
2025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饮品类上市公司三季报出炉:
健康化与场景创新成发展关键

 

随着2025年三季报披露收官,饮品类上市公司业绩呈现显著分化。功能饮料、新兴补水品类及部分乳制品企业实现高增长,而植物蛋白饮料、传统茶饮等赛道则面临增长压力。行业数据与案例显示,健康化升级、场景精细化运营及渠道多元化布局已成为企业突破困境的核心路径。

业绩分化:功能饮料领跑 传统品类承压

东鹏特饮“双增长”领跑行业。东鹏饮料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8.44亿元,同比增长34.13%;净利润37.61亿元,同比增长38.91%。渠道端,公司终端销售网络突破420万家,华北、西南市场营收同比分别增长72%、48.91%,全国化布局成效显著。

养元、承德露露“双降”。养元饮品前三季度营收39.05亿元,同比下降7.64%;净利润11.19亿元,同比下降8.95%。其核心产品核桃乳收入53.73亿元,同比下降5.86%。承德露露表现更弱,前三季度营收19.56亿元,同比下降9.42%;净利润3.84亿元,同比下降8.47%。尽管两家企业均推出养生水等新品,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乳业方面,伊利前三季度营收903.4亿元,同比增长1.81%;净利润104.26亿元,同比下降4.98%。新乳业低温酸奶品牌“活润”系列延续增长,新品收入占比保持双位数。

行业趋势:产品创新、场景精细、渠道 多元成主流

无糖、功能化、创新产品持续渗透。据第三方数据显示,近年来无糖茶体量翻倍增长,铺货门店数量及产品丰富度显著提升。东鹏饮料、元气森林等企业通过推出0糖0卡饮料抢占市场。此外,果汁品类向“100%NFC”“功能化”转型。

此外,元气森林、统一推出了冰红茶可乐系列产品,据此能洞察到消费市场的另一重要趋势——推陈出新。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基础功能,而是对品质、体验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愿意为更高品质、更具创新性的产品买单。这也为补水品类及其他饮品品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要紧跟消费升级的步伐,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在休闲零食市场的渠道变革浪潮中,量贩店模式与即时零售正以强劲势头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量贩店凭借“低价走量+品类丰富”的差异化优势,持续加速下沉市场布局,下游门店扩张动力充沛,成为区域市场渗透的关键抓手。与此同时,即时零售依托“线上下单、小时达”的便捷性,精准捕捉消费者即时性需求,尤其在年轻客群中渗透率显著提升。

在渠道碎片化趋势下,企业需动态调整渠道组合,既要通过量贩店、即时零售等新兴渠道挖掘增量,也要依托传统渠道巩固基本盘,形成全渠道协同的立体化布局。

挑战与机遇:成本压力犹存 创新响应能力决定未来

原材料波动影响盈利。2025年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砂糖价格阶段性回落,但乳制品、植物蛋白饮料企业仍面临马口铁包材、野山杏仁等成本上行压力。伊利通过规模效应对冲成本,而承德露露则依赖原材料降价提升毛利率,成本是饮品类公司盈利提升最为重要的一点。

细分赛道挖掘增量空间。茶饮市场增速放缓至5%~7%,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现阶段,健康化需求已进入细分阶段,企业需跳出“泛健康”逻辑,挖掘场景化增量,而且消费降级也对之前奶茶类品牌冲击较大。

未来展望,结构性机遇与竞争韧性并存。饮品类企业需在成本管理、渠道适配和创新响应三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具备“大单品+全渠道”优势及“平价+亲民“策略的企业有望持续领跑。随着国家刺激消费政策落地,饮品行业或逐步进入筑底阶段,为下一阶段增长奠定基础。

2025年饮品类上市公司三季报揭示了行业分化的深层逻辑:在创新化、场景化、渠道多元化的浪潮中,企业需以创新响应消费需求的结构性跃迁,方能在周期波动中保持竞争韧性。(李练)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