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隋馨睿 王芊 “这红烧肉炖得烂乎,咸淡适中,适合我们老年人。”在裕龙四区刚刚开放的“老年食堂”,75岁的王勇端着餐盘,笑着说。近日,北京市顺义区光明街道裕龙四区、滨河二区的“老年食堂”对外营业,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尝鲜”。
11时,滨河二区“老年食堂”里已是饭菜飘香,暖意融融。宽敞明亮的就餐区里,老人们有序排队选餐。菜单荤素搭配,十分丰富,有软糯入味的红烧肉、清爽可口的粉丝豆芽、营养均衡的番茄炒蛋,再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番茄蛋花汤和香喷喷的米饭,让人从嘴里暖到心里。
“我和老伴年纪大了,买菜做饭越来越力不从心。现在好了,走几步路就能吃到可口又便宜的饭菜,孩子们也放心了。”正在就餐的李淑媛对新开设的食堂赞不绝口。她表示,食堂不仅解决了吃饭难题,更成了老邻居们聊天交流的好去处,感觉社区生活更有温度了。
与此同时,裕龙四区的“老年食堂”同样热闹非凡。12时许,餐厅内已座无虚席,居民一边享用着可口的饭菜,一边聊家常,其乐融融。
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整合社区资源,联合属地、民政等多部门共同规划场地选址、制定餐食标准并落实补贴政策,同时充分利用物业在社区内服务网点覆盖广、与居民日常沟通便捷的优势,努力为居民提供更贴心的生活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试点社区的运营情况和居民反馈,总结经验,计划在顺义其他有条件的社区逐步推广和增设‘老年食堂’,让更多老年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份‘舌尖上的幸福’。”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光明街道建有养老助餐点9家,覆盖老年居民约12000人,日均服务老年人500余人次,基本实现养老助餐点服务全覆盖。
“‘老年食堂’持续提升餐食品质,每日提供‘3菜1汤1主食’标准套餐,实行每周2次菜谱轮换机制。今年累计研发适老菜品16种,老人满意度达95%以上。”光明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彬表示,“与此同时,我们着力构建‘执法检查+居民监督+投诉处理’的监管体系,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巡查36次,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12项,处理投诉1件并实现100%反馈。”
一份餐食,承载的是对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关切。顺义区正通过这样一件件民生实事,持续构建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让“养老”变“享老”,稳稳地托起辖区老年人的幸福“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