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京津冀之窗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发布改革创新举措410余项
京津冀协同推动银发经济多元发展
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向优向新
“静沧廊”深化食品安全跨区域合作交流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5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发布改革创新举措410余项

 

本报讯 第四届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经开区召开。

会议以“勇当开放创新排头兵 共筑营商环境新高地”为主题,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主旋律,系统总结京津冀三地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五年改革成效,发布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执法跨区域协作、联盟倡议行动等多项改革和发展成果,助推区域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五年答卷”生动亮眼累计发布改革创新举措410余项

会上,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发布《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联盟成立五年来的探索与成就,清晰呈现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的“成长蓝图”。

根据《报告》,联盟依托“产业协同共建共享、政务服务互通互办、政务服务改革互学互鉴、人才干部互派交流”四大机制,打造跨区域交流合作品牌,累计发布改革创新举措410余项;率先探索落地多领域协同合作新场景,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跨区域市场环境;建立“头部引领+成员联动”创新发展格局,辐射带动联盟周边发展;瞄准营商全领域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硬举措”,全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典范。

三地协同成效显著近2000项“区域通办”清单落地

“区域通办”事项清单发布环节,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曹妃甸经开区、石家庄经开区、德州经开区等10家经开区联合发布了涵盖近2000项事项的“区域通办”清单,覆盖市场准入、项目落地、资质认证、人才服务等企业经营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提供政务服务协同保障。

会上通过视频展示“云窗口”远程服务场景,直观呈现跨区域政务服务的“空中桥梁”。企业群众通过视频连线,即可打破地域限制,与三地政务人员实时沟通,让跨域办事从“来回跑”变为“线上办”。

随着“区域通办”清单的持续扩容和“云窗口”服务的深化应用,京津冀三地正加速构建政务服务协同新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签署“协同约定”执法协作护航市场发展

当天,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天津市武清区、廊坊经开区、河北雄安新区代表共同签署《京津冀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执法协作意向》(以下简称《意向》),建立“信息互通、监管互动、过程互助、结果互认、经验互鉴”的执法协作新机制,着力打造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意向》明确,通过建立全领域案件线索畅通移送机制,确保跨区域违法线索按注册地原则高效流转;构建一体化综合协作体系,通过信息互通、政策联动实现资源互助;规范异地涉企检查程序,明确互相认可管辖权及执法结果。

愿景倡议明晰“行动指南”锚定五大领域协同路径

会上,联盟15家成员单位以“愿景之花”绽放仪式,共同发布5项未来发展倡议,倡议覆盖企业抱团出海、搭船出海、品牌出海的“三海行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深化跨区域执法协作”“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家”五大核心领域。

联盟15家成员单位围绕“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家模式价值研究”“增值化服务改革实施路径”“人工智能政务赋能”三大主题开展分组研讨,为进一步推动联盟在产业服务和政务改革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京津冀营商环境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大会之一,大会始终紧扣国家发展导向、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所需,为京津冀三地开发区研讨沟通、互学互鉴、联动发展提供了优质交流平台。会议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京津冀三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主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中新网)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