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怀 走进北京市丰台区的老字号门店,扑面而来的不仅是熟悉的老味道,更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气象——月盛斋工厂旗舰店内酱香扑鼻,老门框爆肚儿座无虚席,中华书局伯鸿书店里读者静心阅读……这些陪伴了几代人的老字号,正悄悄迎来一场“焕新之旅”。
近年来,丰台区以系统性举措推动老字号品牌振兴,围绕“筑平台、强培育、优环境、铸根基”四大方向,助力老字号企业跨越时空、对接现代市场。
挖掘老字号的根与魂,是第一步。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召开多场品牌建设座谈会,联动多个部门与企业,不仅梳理品牌历史、摸排知识产权现状,还走进区委党史办,从区域文化中寻找品牌源头,为老字号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助企纾困·品牌护航”不只是口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场监管工作人员主动走进企业,针对老字号常遇到的商标抢注、侵权仿冒等难题,现场“把脉开方”。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为企业定制专属发展清单,真正让政策“送得进、用得上”。
文化,始终是老字号最深的底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年轻干部走进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等地,开展沉浸式学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并引导企业将非遗技艺、地域文化融入产品和品牌中,推动“文化+产品”融合出新。
一系列扎实举措正在开花结果:全区已建立老字号潜力品牌储备库,成功推动“燕晓楼饭庄”“明聚永”等7件老字号商标注册落地;“一对一”商标保护模式,也为“学子众阅馆”等新品牌筑牢了“权益防火墙”。从文化挖掘到权益保护,从精准对接到创新融合,丰台区正通过一套“组合拳”,让老字号不再只是旧时光的符号,而是可延续、可活化、可对话未来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