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是个轮回,饮料界同样如此。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冰红茶曾是一代人的“夏日记忆”。但前两年,无糖风席卷饮料市场,饮料品牌们在无糖茶品类展开激战,各家推出的无糖茶产品几乎要挤满冰柜、货架。
就在几乎人手一瓶无糖茶、养生水时,娃哈哈、农夫山泉、今麦郎等饮料品牌今年又将目光重新投向冰红茶,相继推出了多款经过口味改造的冰红茶新品。
冰红茶为何突然又成了饮料巨头们的香饽饽?“翻红”的冰红茶有什么变化?
消费者对有糖茶并未“敬而远之”
今年冰红茶首次引发关注,是娃哈哈冰红茶在春晚上的亮相。2025蛇年春晚观众席上,1升装的娃哈哈冰红茶频频出镜并强势出圈,“春晚首个显眼包出现了”等相关话题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榜。
对很多消费者而言,冰红茶是熟悉到不用开盖就知道是什么味道的经典饮料。
尽管现在的年轻人时刻绷紧“减糖”的弦,但他们的饮料清单里并非全是无糖茶。在00后消费者琪琪(化名)看来,“减糖并不是一点糖分都不摄入,平时有意识地控制一下就好。饮料糖多就少喝点,偶尔喝没问题。”
如果说无糖茶缓解了人们的健康焦虑,以冰红茶为代表的有糖茶不仅是童年情怀,更是学业、工作压力下实打实的情绪安慰剂。
实际上,虽然无糖茶这两年的市场声量几乎大到要淹没有糖茶,但从数据上看,有糖茶的销售规模仍然远远大于无糖茶。快消品线下零售监测平台马上赢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到2025年6月,有糖茶的规模始终高于无糖茶近一倍。
从冰红茶到冰茶
作为饮料界的“常青树”,冰红茶饮料在国内畅销近30年。《2025中国瓶装冰红茶饮料行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24年冰红茶的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50亿元。
这是饮料品牌们重新“下注”冰红茶产品的原因之一。在今年,它们沉迷于“重制”冰红茶。
对比消费者所熟悉的冰红茶口味,饮料品牌们将冰茶做了更多创新处理。
首先是口感上的变化。农夫山泉冰茶、元气森林的冰红茶可乐以及统一的可乐冰红茶,都是在原有的冰红茶里加入气泡,做成一款冰红茶口味的汽水。
此外,为顺应当下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不少品牌在重新打造新冰茶时都使用了真茶和真果汁进行调配。除了以柠檬口味为主打的冰红茶,还有白桃乌龙、西柚绿茶等搭配。
例如,农夫山泉冰茶宣称,茶粉添加量为0,茶的味道来自100%茶叶萃取。元气森林冰茶在宣传时也强调,茶叶来自真实茶叶的单次萃取,并称采用液氮锁鲜技术锁
住柠檬香气,添加真柠檬果汁。
要论区别,冰茶更强调茶的元素,产品口味里除了经典的柠檬加红茶,还有其他水果与茶底的搭配。
冰茶等待新流量
“无糖茶市场虽火热,但消费者对“甜味”的偏好并未消失。”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冰茶作为经典有糖茶品类,仍拥有庞大受众。众多品牌此时布局冰茶,本质是“健康化升级”与“经典情怀”的结合,通过减糖技术和天然原料,既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又保留了冰茶的经典口感,形成差异化竞争,覆盖更广的消费群体。
《白皮书》的调研结果也显示,在冰红茶的消费决策链中,口感风味以83.0%的权重占据绝对主导,产品性价比与健康属性分别以60.9%和52.7%位居其后。当然,健康的价值主张在冰红茶的消费决策链里同样不可或缺。
从企业角度来看,针对一款经典饮料进行微创新,是一个稳妥和保险的策略。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笔者分析称:“冰红茶属于大众化产品,认知度高,生产工艺成熟,各品牌的市场机遇主要在比拼成本。企业推广新品,一方面是为产品线注入新的刺激元素,另一方面是利用现有渠道压低成本,所以即便不会是爆品,也容易形成规模。”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冰红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品类,这些年从市场规模上看没有表现出特别大的增长,但也非常稳定,这也是一些企业继续做冰茶这个品类的原因。从产业端、渠道端以及消费端三端去看的话,冰红茶品类需要做一些创新升级、迭代的工作,才能够让这个品类得以长红。”
尽管冰红茶品类已是红海,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新玩家的发展空间。据《白皮书》数据,2024年冰红茶市场规模达3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350亿元。从全球范围来看,2023年,全球冰红茶市场规模达到533亿美元,预计未来将以6.7%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良好的增长,并在2033年突破千亿规模。其中,亚太地区以35%的比例占据主导地位。
说到底,饮料柜里的轮回从未停止,或许明天又会有别的老口味翻新归来。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始终希望在喝下一口饮料时,同时咽下疲惫、唤起记忆、尝到此刻的快乐。(黄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