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京津冀之窗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京津冀再添47项资质资格互认事项
京津冀区域内开行中欧(中亚)班列7565列
京津冀蒙粮食行业国赛集训开班
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迭代升级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5年9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迭代升级

 

本报讯 董欣 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部门通过制度共建、资源共享、同题共答,构建跨区域、全链条协同保护体系,筑牢区域协同发展知识产权保障根基。顶层设计制度先行,构建协同保护“强框架”:2025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三地11家保护中心签署《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3.0》,5家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签署服务雄安新区合作框架协议。能力共建资源共享,激活协同保护“动力源”:联合开展专家智库攻坚、业务交流研讨和20余场培训,惠及企业千余家,提升海外风险应对能力。实践联动协同破题,打造协同保护“硬支撑”:深入天开高教科创园,指导企业化解专利纠纷,协助河北召开侵权判定会,形成高效协同模式。成果赋能示范引领,擦亮协同保护“金名片”:联合发布两大“十大典型案例”,滨海新区4个案例入选,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样本。

从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局获悉,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部门通过制度共建、资源共享、同题共答,构建跨区域、全链条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实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的高效推进,筑牢区域协同发展的知识产权保障根基,为区域开展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提供示范样本。

顶层设计制度先行 构建协同保护“强框架”

2025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京津冀三地11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共同签署《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3.0》,升级协同保护模式。同时,5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围绕服务雄安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签署《京津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联合应对指导服务雄安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统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和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的优势资源,打破区域壁垒,形成跨区域、全链条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

能力共建资源共享 激活协同保护“动力源”

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部门以专家智库协同攻坚,充分发挥京津冀人才智库作用,针对跨区域重大、疑难、复杂知识产权纠纷,组织专家联合开展侵权判定、维权援助咨询、企业服务。以交流研讨互促提升,定期轮值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研讨、交流,召开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业务交流暨业务大练兵等活动,开展经验共享,实现互学互促。以培训赋能专业升级,联合打造知识产权培训体系,举行京津冀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海外维权培训会、IPR系列培训等20余场,惠及企业千余家,有效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及纠纷应对能力。

实践联动协同破题 打造协同保护“硬支撑”

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部门落实合作备忘录及合作框架协议,整合三地知识产权资源优势,聚焦创新主体需求,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京津冀5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深入天开高教科创园,联合指导天津华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宝鹿新材料(天津)有限公司等企业化解专利侵权纠纷、优化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等难题。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充分发挥生物医药领域专业优势,协助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召开专利侵权判定咨询论证会,并出具侵权判定意见。京津冀三地在侵权判定、纠纷调解、海外维权协作等方面已形成高效协同模式,应对跨区域、复杂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显著增强。

成果赋能示范引领 擦亮协同保护“金名片”

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部门聚焦京津冀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联合发布“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和“京津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十大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京津冀三地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等方面的显著成果,其中,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有《为企业“支招”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等4个案例成功入选。该协同保护模式为全国各区域开展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提供借鉴样本,推动全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的探索和发展。

据悉,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局将持续聚焦区域协同保护,以深化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为抓手,迭代升级服务模式,精准护航京津冀区域创新主体发展,持续释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效能,助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