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汪子旭 清水大米、鄂托克前旗羊肉、五原向日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土特产”走出产区、走进市场,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助推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总数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
地表赋能“土特产”变“金钥匙”。今年2月,安达奶酪正式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全国首个被认定为地理标志的本土奶酪产品。
黑龙江鞍达实业奶酪厂厂长陈君表示,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对于推动安达奶酪品牌建设与保护以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推动安达地区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加工业的协同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除了安达奶酪,五常大米、长白山人参、盘锦大米等众多品质高、声誉好的农产品也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进行重点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4年,东北地区地理标志产业直接产值接近780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共有234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五原向日葵年产量达2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67亿元,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鄂托克前旗羊肉已带动合作社、农牧户3500多户,形成“龙头带基地连牧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产品溢价率达到15%以上。
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蝶变升级。随着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培育,如今“地理标志+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正为地理标志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锡伯龙地农业”)的“稻梦空间”是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取景地,也是辽宁省地理标志产品“清水大米”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2010年,清水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4年7月12日,清水大米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依托清水大米知名度和稻田自然风光,锡伯龙地农业创造性地打造了集水稻种植、稻田观光、插秧体验、餐饮民宿等于一体的“稻梦空间”,吸引了各方游客。
加强地理标志保护,顺应了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也为推动区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助力。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402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总数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制度护航持续壮大地标产业。据了解,下一步,相关部门和地方还将继续坚持高水平保护、高标准管理、高效率赋能,切实发挥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重要作用,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辽宁省知识产权局介绍,目前辽宁省完成了全部地理标志产品的专用标准制定;大连还上线了地理标志溯源系统,实现“一物一码”;吉林省大力实施长白山特色资源产品开发和保护工程;内蒙古建立了团体标准、构建追溯体系、完善多维保护机制。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与省文旅厅合作推动地理标志与文旅深度融合,推出2条含有地理标志元素的旅游线路,还打造以地理标志为核心,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多行业联动发展……
专家表示,未来,要持续通过强化地理标志品牌培育、保护运用、示范引领和提质增效,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培育一个地标、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前景。